“最苦金饭碗”是对国考“类是而非”解读

2012年10月16日 10:41   来源:荆楚网   牧秄

  2013年国家14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招录20339人,具体职位表终于在昨天正式公布。不过兴冲冲下载的职位表,也瞬间让不少考生“凉”了心。虽然2013年招录公告一早已经表示“岗位将向基层倾斜”,但见到职位表上众多看着都心寒的备注,很多考生一下还适应不过来。“这就是所谓的金饭碗?简直是史上最苦金饭碗啊!”有网友这样感慨。

  “常年出差”、“职位需要晚上值班”、“需常赴抢险救灾现场,条件艰苦,适合男性”、“能够坚持节假日加班”、“国家级贫困县”、“欠发达地区”、“本单位最低服务期五年”、“农村分局条件艰苦” ……2013年的国家公务员招录职位,一半岗位都加了类似的附加条件。看似简单的短短一行字,却透露着浓浓的“黄莲”味,也难怪网友感慨“史上最苦金饭碗”。

  笔者认为,“史上最苦金饭碗”看似正确,但这一认识却有失偏颇,乃是对国考的一种“类是而非”解读。缘何?理由有三:

  首先,缘于思想认识上的“糊味”。根源在于认识。曾几何时,“清闲”、“高薪”、“保障好”已渐成为公务员工作写照的代名词,正是缘于对“一杯清茶一包烟,一份报纸坐半天”式公务员生活的“障目”认识和腐败案件等曝光引致党委政府公信力降低,再加之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在“人民事业”与“个人职业”的区别上自觉不自觉产生了淡化和混淆,生出模糊不清的“糊味”,将国考片面认识为“从业”,再上“独木桥”仅是为谋得一份生存的“职业”、找到一个“金饭碗”。“最苦金饭碗”是一种误识和误导,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相悖,必须厘清这一“糊味”。

  其次,缘于从业态度上的“移位”。认识决定态度。在认识上有“糊味”,那么在态度上就会产生“移位”。如果把党和人民的事业只看作是“金饭碗”,不愿吃苦、害怕吃苦、不敢吃苦、拒绝吃苦,恐怕想得最多的就只剩“清闲”的喝着茶、抽着烟、看着报,等着领取“高薪”、享受“保障”,能否准确地定位和做好“公仆”、“人民勤务员”角色,单纯就动机而言已打“折扣”。当前,我国还有很多地方条件艰苦、很多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低下,党和人民的事业需要“后继有人”,“最苦金饭碗”也是一次考验,是选能纳贤的一块“试金石”,是纠正从业态度“移位”与否的“罗盘”。

  最后,缘于价值取向上的“错位”。态度影响取向。360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人生会面临多种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有多种不同路径。选择进入公务员队伍,应该说更多的是选择奉献与付出而不是选择付出和收获平等,是“玫瑰的赠予者”,需要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只有修正从业态度,以常怀人民福祉、常怀忧党忧国忧民之心为“指南针”,才能在价值取向上不“错位”,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敢于吃苦耐劳,才能脚踏实地走好人生每一步,才能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实现别样风采的人生价值。

  应该说,此次国考职位设置和条件是颇具人性化的,既是党的干部教育培养使用需要,更对一个人的人生成长和仕途发展大有裨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选择“最苦金饭碗”,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思想境界上高人一筹、人生成长上快人一步、价值实现上优人一等”的“人上人”。希望对“史上最苦金饭碗”烧烧三“味”真火,融掉“类是而非”的“赝金”验出“真金”,让更多立志党和人民事业的优秀俊杰成为先“苦心志”能降大任的“斯人”。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