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须从改革创新中获取"源头活水"

2012年10月08日 09:54   来源:南方日报   白国强

  新型城市化源于对传统城市化的扬弃,源于对传统城市化的改革与创新。而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也应是一个改革创新的过程。

  改革创新是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天然属性

  广州市委作出的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部署,是广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特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破解“增长停滞魔咒”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创新实践;也是广州市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推动思想解放、改革创新的成果。广州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以实现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率先转型升级和建设幸福广州的核心任务为依归,摈弃片面的粗放的传统城市化模式,科学创新了城市化发展的内涵,形成了涵盖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诸方面的综合战略。从战略形成看,这是广州市一次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解放与改革创新过程。从战略实施看,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可能将会遭遇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将需面对更多的阻力和挫折,故步自封,墨守成规,将难以实现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目标,因而更需要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赢取发展的动力、活力和机遇,缓解发展的困难和阻力。由此看来,战略的形成源于改革创新,战略的实施更需要改革与创新。改革创新是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天然属性。只有改革创新,新型城市化发展才会有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才会有充足的动力和活力。

  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适当的利益诱导与约束机制

  适当的利益诱导与约束是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导向,是保证新型城市化科学推进的基本力量所在。新型城市化涉及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居民等多个参与主体,各自的利益取向不尽相同,需要以利益导向的整合来调节各种主体行为,形成新型城市化的向心力、凝聚力。因此必须努力避免政府“唱独角戏”,建立起一种社会共同参与的力量体系,发挥社会救助机构、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同时明确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责任体系,使各种力量向新型城市化发展聚焦。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建立起适当的利益诱导与约束机制,以合理的正向激励和科学的有效约束,促进新型城市化的科学有序推进。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平衡好公权力与社会力、垄断力与市场力、规范力与活化力的关系,形成良好的促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集体行动。

  在改革创新中形成科学管用、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

  目前广州市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但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仍然十分必要。从当前来说,形成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科学管用、行之有效的体制机制,还应侧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量:

  一是规范行为。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设定科学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企业和个人行为。特别是在环境整治、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规划设计、交通安全、“廉洁城市”建设等领域,通过建立相应的规范化标准化的体制机制,规范业务流程,强化体制机制的监督,破除习以为常的潜规则和不良的“惯性思维及行为”,对于预防和解决食品药品、医疗服务、土地征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是明确导向。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遵循低碳、智慧、幸福的城市发展理念,构建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低碳生活为特征、低碳社会为标志的低碳发展模式,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运行系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系统进行全方位智能化改造提升,催生城市发展高端形态;坚持民生幸福的最高追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城市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按照上述理念和要求,加大和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这将使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

  三是破解难题。当前,广州面临着交通、环境保护压力空前加大,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发展方式较粗放、国际化程度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等诸多难题。这些难题的破解,涉及许多体制机制问题,只有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刀阔斧地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有效破解这些难题。

  总之,改革创新是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新型城市化发展才有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李志强)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