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粟裕与黄伯韬的四次交手

2010年05月27日 14:13   来源:人民网   

  孟良崮战役交手,黄伯韬进攻不利被撤职

  1947年2月,黄伯韬的整编第二十五师编入汤恩伯的第一机动兵团,按照蒋介石“重点进攻”的部署,从4月开始集中10余个师北进,全面进攻沂蒙山区。同时命令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归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指挥。当整编第七十四师到达桃域、蒙阴一线时,张灵甫因为与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不和,不愿意听从他的指挥,遂电报请示蒋介石,自请归黄伯韬指挥。蒋介石立即复电同意。其实,张灵甫自视甚高,并不把黄伯韬放在眼里。该部准备进出坦埠,便开始大张旗鼓修垛庄通坦埠的公路。黄伯韬知道这个情况后,曾电话劝他:这样多的人修公路,会暴露我们的意图的……

  张灵甫不但不听,反而说:“我正要引匪前来呢!”

  华东野战军决心全歼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孟良崮战役于1947年5月13日黄昏发起,粟裕命令华野第四纵队、第九纵队正面打击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一纵队、第八纵队以小部队向敌左右两翼发起佯攻,迷惑敌人,主力则向敌军纵深猛烈穿插;第二纵队、第七纵队、第三纵队、第十纵队及第一纵队一部分在敌两翼外围坚决阻击其余各路增援之敌。

  在第七十四师告急后,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张灵甫坚守阵地,吸引陈毅、粟裕主力,另一方面严令孟良崮周围的10个整编师,特别是换装为美式装备的黄伯韬的第二十五师、李天霞的第八十三师尽力支援整编第七十四师,以期内外夹击,聚歼解放军于孟良崮地区。

  陈毅、粟裕命令5个纵队对第七十四师发起了总攻,同时严令各阻击部队坚决挡住援敌。

  黄伯韬的第二十五师在“围歼陈粟共军主力”的国民党军队中战斗力是相对较强的。黄伯韬凭借武器之利,不断进攻,到14日上午已将战线推到了黄崖山、狼虎山一线,距孟良崮6公里,两地隔一段开阔地带可以相望。在得悉其他增援部队均受到强力抵抗不能按计划到达指定位置后,黄伯韬的第二十五师“救张”成为新的战斗目标。黄崖山是第二十五师通往孟良崮的关隘。可以说,谁占有了黄崖山,谁就把握了第七十四师的生死。担任阻援任务之一的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受命昼夜行军夺取黄崖山。第四十八团作为前锋部队,克服疲累、饥饿之苦,一边行军,一边睡觉,终于在15日的拂晓抢先赶到了黄崖山主峰的山脚下。

  与此同时,黄伯韬第二十五师的先遣部队也开到了西面山脚下。胜败就在毫厘之间。“冲!”第四十八团九连连长翟祖光毫不犹豫地带人从东坡攀援而上,抢占了制高点。黄崖山主峰因此控制在了第四十八团手里。国民党其余部队则相继占据了黄崖山附近的猛虎山、万泉山等要点,尽管黄伯韬随后连续出动营、团级的集团冲锋,但地形上的劣势使他的一切努力都化作了徒劳。

  急盼救兵的张灵甫望眼欲穿,身负救人于水火使命的第二十五师在解放军阻援部队的封堵下,就是难以越雷池半步。焦躁的黄伯韬拿着望远镜看看前边战场,气得踱来踱去。

  张灵甫在第七十四师败局已定、决定自杀前,以无线电电告南京,痛诉友军见死不救,尤其是指责李天霞、黄伯韬不积极解围,致使第七十四师覆没。导致揪心之痛的蒋介石在战后决心杀黄伯韬、李天霞,以慰张灵甫哀怨亡灵,但在南京召开的华东战场军事检讨会议上,达成了这样一个软绵绵的结果: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撤职留任;第二十五师师长黄伯韬撤职留任;第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撤职下狱。

  黄伯韬顶着撤职留任的帽子,以“待罪之身、以赎前愆”在第二十五师挂着代师长,多日“郁闷”,“难露笑容”。他再次败在粟裕手下。

(责任编辑:侯彦方)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毛泽东为何一再高看粟裕    2010年07月12日
  • ·林彪与粟裕的不同之处    2010年07月12日
  • ·为梦想的付出 让我不忍放弃    2014年08月15日
  • ·加强部队“三型”党组织建设    2013年05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