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毛泽东为何一再高看粟裕

2010年07月12日 11:14   来源:人民网   

  粟裕大将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革命家。他不是元帅,却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堪称与蒋介石争天下的“杀手锏”,被誉为“当代白起”。连国民党悍将胡琏晚年都由衷感叹:“土木不及一粟”。

  据杨尚昆回忆,在七战七捷之后,毛泽东就称赞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且对一些重要战役,“毛主席常说,发电报征求一下粟裕的意见”。 194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毛泽东回身拉上朱德,又越过许多党政领导,拉上了粟裕,加上贺龙一起为纪念碑铲土。1961年9月,毛主席接见蒙哥马利元帅。蒙哥马利称赞毛主席是高明的军事家,用兵如神,特别是淮海战役不可思议。毛主席很谦虚地说:“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被世界称为“巨人中的巨人”,他如此倚重粟裕,可见粟裕的优秀和卓越。毛泽东为啥一再“高看”粟裕?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五大原因:

(责任编辑:侯彦方)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林彪与粟裕的不同之处    2010年07月12日
  • ·粟裕与黄伯韬的四次交手    2010年05月27日
  • ·毛泽东为何保留尼克松送的礼物    2010年08月16日
  •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两个死敌    2010年10月03日
  • ·问责“杀手锏”倒逼责任落实    2016年07月0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