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百科 > 正文
中经搜索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两个死敌

2010年10月03日 13:22   来源:人民网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起军事化。怎样对付敌人?怎样作战?成为日常生活的中心问题。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

  “湘赣两省派来‘进剿’的反动军队,至少有八九个团,多的时候到过十八个团。”

  以上的两段话,是毛泽东于1928年11月25日代表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写到的,足以说明“红”、“白”之间的军事对抗是多么尖锐。

  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

  处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中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一踏上这块红色土地,就遭到了敌人猛烈进攻。这个敌人,除了国民党湘赣两省政府派出的正规军队,还包括湘赣边界豪绅阶级的反动地主武装。江西的叫“靖卫团”或“保安队”,湖南的叫“挨户团”或“团防局”,名称各异,性质是相同的,即与共产党领导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作对。

  对于这些反动地方武装,红军当然予以打击,不让他们存在,这是巩固红色政权的必要保证。尤其在武装割据的中心区域宁冈县,对反动地方武装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不让一支能够起到骚扰作用的反动武装存在。但是在其他的县份,却做不到这一点。因为红军的精力顾及不到,对付正规的敌军就已经是全力以赴了。而红色政权的地方性武装——赤卫队和暴动队,又是难以消灭对方。这样,无论在江西的永新、遂川,还是湖南的酃县、茶陵,都有一些处处与红色政权为敌的反动地方武装。各县比较起来,其中有两支反动武装以其力量强悍和头目反共坚决而有名,这就是遂川县的肖家璧靖卫团和茶陵县的罗克绍团防局。肖、罗指挥各自的反动武装,公开与红军对抗,并且有几次让红军吃亏,对湘赣边界的革命事业造成损失。因而,成为红军卧榻之侧的威胁,毛泽东对他们印象很深,视为死敌,曾多次讲到一定要打掉他们。可是由于斗争环境所致,红军忙于打退正规敌军的进攻,毛泽东的愿望未能实现。但是,毛泽东对这两个死敌一直记在心里,以至于到了解放初期仍忘记不了,给有关部门发去电报,查问这两个死敌的下落。

  作为红军的冤家对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死敌,肖家璧、罗克绍是何等人物?他们是如何死心踏地与共产党为敌的?毛泽东为何到解放初期仍然不忘要严惩他们?此将肖、罗二人的相关情形分述如下。

(责任编辑:侯彦方)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品读总书记三上井冈山的深意    2016年02月04日
  • ·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16年02月22日
  • ·理想信念永远不能蜕变    2016年02月0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