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模仿名人变成“审丑”

2024-06-19 07:07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别让模仿名人变成“审丑”

2024年06月19日 07:07   来源:南方日报   默达

  最近,短视频和直播间里刮起了一股“模仿风”,先是模仿历史人物,后是瞄准影视作品,既蹭着“大佬明星”的热度,又要拿争议人物“开涮”。

  模仿行为本身并不令人羞耻。喜剧大师卓别林因诙谐荒诞又刻画现实的表演而风靡全球,被无数后来者模仿,带来欢笑的同时也引人深思。从传统的戏剧文化,到历史题材的影视角色,再到模仿动漫角色的“cosplay”……模仿、还原、挖掘人物,正是我们熟悉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样是模仿,为何那些直播间里的“名人模仿秀”惹人厌烦?

  “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齐白石先生论画之名言。人亦如画,是在用自己的谈吐、肢体和神态共同绘制雕琢,不能只局限于长相、发型和衣着。过去,我们比较翁美玲、周迅、林依晨演的黄蓉哪个更传神,品评鲍国安、李雪健和张涵予谁更有宋江味,更多是赞他们对气质和神态的还原、对历史和原著的了解。如今,“西方甄选”直播间里搬出了“山寨版董宇辉”,大脑门国字脸是到位了,一开口却“串味”了;“雷民”“周鸿二”一窝蜂涌出,穿上西服夹克,模仿总裁姿势。这些模仿者改头换面化妆,处心积虑取名,看似实现了模仿,实则丑陋拙劣、缺乏内涵。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在生活中的舞台上,我们都是演员。”这是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的名句。反观直播间里的“名人模仿秀”,演技是否到位有待商榷,“自我修养”这块着实不过关。“小颂文”“小张译”们只是重复着“风浪越大、鱼越贵”的经典台词,随便做出几个《狂飙》剧中的动作,就能吸引不少观众,然而接下来却是“连麦”“打赏”“带货”的套路,“恰烂钱”的用心却是“演都不演”。一味追求“钱途”的模仿,最终只会让人格更加狭隘。

  “自己的心灵不美的人就无法真正认识美和欣赏美。”这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中的思考。我们提倡审美而非“审丑”,模仿他人若只是为了恶搞诋毁,则无异于跟风蹭热度。如今的一些名人模仿大有朝“抽象”发展的趋势,如模仿科学家霍金搬出轮椅,消费球星科比的去世和负面新闻,等等。模仿者和路人观众或许只是一笑了之,但对于本人和喜爱关心他们的人而言则是一种冒犯。人无完人,总会面临争议,审美和友善才应是互联网生态的主流。

  过度的模仿不但不美,还可能侵权。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如果模仿者使用与明星相似的外貌或声音,并且有意或无意地导致公众混淆,既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和商业道德准则,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可能会侵犯肖像权或名誉权。从内容生产来看,部分主播出于“想火”的心理进行模仿,急躁成风,也可能挤压原创内容的空间。这条“灰色赛道”拥挤且凶险,若是演技和定力不到“火候”,还是别挤破头往里钻了。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