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设码收费”令人不适

2024-10-18 06:49 来源:广州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年巍)

教材“设码收费”令人不适

2024年10月18日 06:49   来源:广州日报   付迎红

  “套娃式收费”的风终于吹向了出版社?“教材里加了46个二维码,当然是收费的,扫一个就收3元。”近日,华东政法大学一位教授向媒体证实,本科生使用的《宪法学》教材中加入了二维码,一些知识点需要扫码付费才能解锁。(10月17日红星新闻)

  如今在出版行业,书内附上二维码,确实比较常见。此举既能为出版社节约成本,也能作为其积极转型、探索市场化营销的一种手段,方便导流、变现,可谓一举两得。然而问题在于,在大学教材这类特殊出版物上出现收费二维码值得商榷。

  面对外界质疑,涉事两家出版社给出的解释是,设置二维码是为了防盗版,为正版新书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拓展阅读”部分的资源对新书用户都是免费的。这番说辞虽说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外界关于其“设码创收”的非议,但仍然让人感觉做法欠妥。

  就说说“一人一码,新书免费”的模式,实际上,对要修习多门专业课程的学子来说,多数大学教材的使用周期较短,定价不菲的教材意味着不小的经济负担。据我所知,许多大学生也习惯在网络上购买二手教材或是向图书馆借阅。按照出版社的售卖方式,这些教材就相当于一次性商品(因为扫码内容可能影响正常阅读),相当程度导致二手书的价值大打折扣,不利于教材在高校内部的流通和循环使用。

  更何况,此种扫码付费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基础知识的传播。区别于一般的商业图书,教材的特殊性在于其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功能,还肩负着公共服务的使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哪怕一手用户可以免费使用,只是限制了二手用户的部分权益,这种把基础专业知识“拆开售卖”的方式,也是在人为设置门槛,给那些经济条件欠佳的学生增加阅读成本。基于此,如何在商业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对教材出版商来说也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