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路边摊”解禁折射城市治理思路转变

2023年05月05日 14: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表决通过,拟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这意味着深圳继北京、上海、兰州等地之后,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解禁“路边摊”让城市更有温度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治理的思路开始发生转变,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逐渐占据了主流,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让有条件解禁“路边摊”的做法频现。即使是过去坚决禁止“路边摊”的一线城市,也展现出更为包容的态度。【详细

  《条例》因势利导,解锁“路边摊”,引导“路边摊”合规经营,有利于活跃城市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回应民生诉求,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详细

  “路边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

  “路边摊”、店家“外摆”一度被封禁、取缔,主要是因为其引发的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等问题。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一方面经营者应自觉自律,严格依法合规摆摊,契合城市文明气度;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也需不断提升末端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只有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才能将好事办好,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活力。【详细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呼唤城市治理朝着人性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目前,进一步扩消费、稳增长、保就业等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路边摊”“夜经济”则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接入口,“路边摊”因其门槛低、成本低而成为许多人通过劳动就业获得收入的重要渠道。最近“青蛙玩偶”“热奶宝”等走红,更折射出“路边摊”创业正给新经济、新业态注入更多活水。【详细

  解禁“路边摊”需科学规划精准服务

  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是平衡市容市貌与民生经济的务实之举,体现了开放包容、精细治理的思路。城市治理的根本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能只满足于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要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路边摊”看似是小事,却是百姓身边的大事。如何兼顾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考验的是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详细

  当然,解禁“路边摊”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管理,在解禁“路边摊”的同时真正体现出政策的包容性和人性化。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服务,对“路边摊”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指导督促商户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路边摊”经济将重现繁荣。【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Mo赤小豆:能摆摊是好事,不过卫生安全管理应该先行。

  @高音上的去低音下的来:城市是人的城市,人得生活呀,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大款。路边摊成本低售价也低,让想省钱的人有地方吃饭,减少经济压力,挺好。

  @郭大侠:淄博的外溢效应。

  @Fraisse_Oldman:全面禁止的确不可取,应该合理规划,规范经营。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让烟火气回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城市治理者的一次考验。此番深圳解锁“路边摊”,凸显了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不过,“路边摊”回归要以规范有序、安全卫生为前提,以摆脱人们对其“脏乱差”的固有印象。这就需要各地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在市容管理和民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令人间烟火气更抚凡人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路边摊”解禁折射城市治理思路转变

2023-05-05 14:5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近日表决通过,拟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条例》允许街道办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这意味着深圳继北京、上海、兰州等地之后,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

  解禁“路边摊”让城市更有温度

  近些年来,我国城市治理的思路开始发生转变,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理念逐渐占据了主流,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让有条件解禁“路边摊”的做法频现。即使是过去坚决禁止“路边摊”的一线城市,也展现出更为包容的态度。【详细

  《条例》因势利导,解锁“路边摊”,引导“路边摊”合规经营,有利于活跃城市经济、促进消费增长、回应民生诉求,让广大市民充分感受到了城市的开放与包容。【详细

  “路边摊”经济让城市更有活力

  “路边摊”、店家“外摆”一度被封禁、取缔,主要是因为其引发的占道经营影响交通、乱扔垃圾破坏城市环境卫生等问题。要消除这些负面影响,一方面经营者应自觉自律,严格依法合规摆摊,契合城市文明气度;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也需不断提升末端治理的精细化水平,只有有序“放”、科学“管”、精准“服”,才能将好事办好,让城市更有温度、更有活力。【详细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呼唤城市治理朝着人性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目前,进一步扩消费、稳增长、保就业等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首要任务,“路边摊”“夜经济”则是扩大消费的重要接入口,“路边摊”因其门槛低、成本低而成为许多人通过劳动就业获得收入的重要渠道。最近“青蛙玩偶”“热奶宝”等走红,更折射出“路边摊”创业正给新经济、新业态注入更多活水。【详细

  解禁“路边摊”需科学规划精准服务

  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是平衡市容市貌与民生经济的务实之举,体现了开放包容、精细治理的思路。城市治理的根本是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不能只满足于追求表面的光鲜亮丽,而要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路边摊”看似是小事,却是百姓身边的大事。如何兼顾城市管理和民生需求,考验的是基层治理的“绣花”功夫。【详细

  当然,解禁“路边摊”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而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管理,在解禁“路边摊”的同时真正体现出政策的包容性和人性化。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准服务,对“路边摊”外摆时间、摆放范围等作出明确规定,指导督促商户落实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制,“路边摊”经济将重现繁荣。【详细

  (以上综合环球时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

  V视角:

  @Mo赤小豆:能摆摊是好事,不过卫生安全管理应该先行。

  @高音上的去低音下的来:城市是人的城市,人得生活呀,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大款。路边摊成本低售价也低,让想省钱的人有地方吃饭,减少经济压力,挺好。

  @郭大侠:淄博的外溢效应。

  @Fraisse_Oldman:全面禁止的确不可取,应该合理规划,规范经营。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让烟火气回归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对城市治理者的一次考验。此番深圳解锁“路边摊”,凸显了以人为本、开放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不过,“路边摊”回归要以规范有序、安全卫生为前提,以摆脱人们对其“脏乱差”的固有印象。这就需要各地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在市容管理和民生需求之间找到平衡,令人间烟火气更抚凡人心。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