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随旅游业“全面复苏”的应当是优质服务

2023年03月21日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三亚一导游疑因游客未购物大骂游客”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3月18日晚,海口发布通报称,视频中反映的涉事导游人员杨某某违法违规情况属实,执法部门已对涉事导游杨某某做出顶格罚款5万元、吊销导游证等处罚。同时,对相关旅行社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通知,对不合理低价游、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强监管。旅游法也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尽管如此,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仍屡禁不止,导致导游和游客之间的矛盾冲突频发。【详细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法成本过低,对“不合理低价游”难以形成有力震慑。“不合理低价游”几近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除了少数引发媒体报道、舆论关注的案例外,多数“不合理低价游”都陷入“民不告,官不究”的尴尬境地。【详细

  旅游消费体验关乎地方口碑

  在不合理低价游频发及导游动辄“出口成脏”的现实背景下,涉事导游被顶格处罚,具有警示意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旅游业迎来复苏的黄金期,游客的出行和消费体验,关乎地方形象与口碑,遏制部分旅行社和导游唯利是图的“冲动”,对发展全局而言,亦非小事。【详细

  “低价游”这种生存模式,一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但满足持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依靠良好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产品。一个导游因游客未购物而发飙的污点,让整个行业蒙羞。对于那些企图在旅游经营中坑害消费者的人来说,只有顶格处罚,让他们付出“吃不了兜着走”的代价,才能给更多的从业者以震慑,有效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详细

  “顶格处罚”给旅游业敲响警钟

  有震慑才能有敬畏。顶格处罚旅游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游客营造放心、舒心、安心、贴心的旅游环境,不仅值得点赞,更值得大力推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机制,把监督管理的视角扩大,站在“全域旅游”的角度增强全环节监管,既要监管门票价格、娱乐项目、餐饮服务等常规环节,也不能忽视购物消费这个环节。【详细

  “顶格处罚”应给所有地方的旅游业敲响警钟。在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行为会自毁前程,什么样的行为会收获发展,不该是一道难题。【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东方网、南方网) 

  V视角: 

  @海西:支持!就要顶格处罚。

  @雨燕雨燕:很多低价旅游团都有强制购物的问题存在。

  @小酒窝的爸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今天小迷妹:每次都这么处罚,旅游行业早就规范起来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春回大地,旅游业全面复苏,但是“不合理低价游”等乱象不该随之“复苏”。此次“导游大骂游客”被顶格处罚很有必要,对“坑骗”消费者的各类不正当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要知道,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关系到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了赢得好口碑,应当让优质的服务“全面复苏”,让来往的游客“宾至如归”。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鍒嗕韩鍒帮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随旅游业“全面复苏”的应当是优质服务

2023-03-21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近日,“三亚一导游疑因游客未购物大骂游客”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3月18日晚,海口发布通报称,视频中反映的涉事导游人员杨某某违法违规情况属实,执法部门已对涉事导游杨某某做出顶格罚款5万元、吊销导游证等处罚。同时,对相关旅行社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不合理低价游”为何屡禁不止

  近年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通知,对不合理低价游、导游强迫或变相强迫购物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强监管。旅游法也明确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尽管如此,不合理低价游乱象仍屡禁不止,导致导游和游客之间的矛盾冲突频发。【详细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违法成本过低,对“不合理低价游”难以形成有力震慑。“不合理低价游”几近成为业内公开的秘密。除了少数引发媒体报道、舆论关注的案例外,多数“不合理低价游”都陷入“民不告,官不究”的尴尬境地。【详细

  旅游消费体验关乎地方口碑

  在不合理低价游频发及导游动辄“出口成脏”的现实背景下,涉事导游被顶格处罚,具有警示意义。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旅游业迎来复苏的黄金期,游客的出行和消费体验,关乎地方形象与口碑,遏制部分旅行社和导游唯利是图的“冲动”,对发展全局而言,亦非小事。【详细

  “低价游”这种生存模式,一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但满足持续增长的个性化需求必须依靠良好的旅游环境、优质的旅游产品。一个导游因游客未购物而发飙的污点,让整个行业蒙羞。对于那些企图在旅游经营中坑害消费者的人来说,只有顶格处罚,让他们付出“吃不了兜着走”的代价,才能给更多的从业者以震慑,有效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详细

  “顶格处罚”给旅游业敲响警钟

  有震慑才能有敬畏。顶格处罚旅游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游客营造放心、舒心、安心、贴心的旅游环境,不仅值得点赞,更值得大力推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动态化、常态化管理机制,把监督管理的视角扩大,站在“全域旅游”的角度增强全环节监管,既要监管门票价格、娱乐项目、餐饮服务等常规环节,也不能忽视购物消费这个环节。【详细

  “顶格处罚”应给所有地方的旅游业敲响警钟。在旅游业逐渐成为一些城市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背景下,什么样的行为会自毁前程,什么样的行为会收获发展,不该是一道难题。【详细

  (以上综合工人日报、东方网、南方网) 

  V视角: 

  @海西:支持!就要顶格处罚。

  @雨燕雨燕:很多低价旅游团都有强制购物的问题存在。

  @小酒窝的爸爸: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今天小迷妹:每次都这么处罚,旅游行业早就规范起来了。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春回大地,旅游业全面复苏,但是“不合理低价游”等乱象不该随之“复苏”。此次“导游大骂游客”被顶格处罚很有必要,对“坑骗”消费者的各类不正当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要知道,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旅游体验,关系到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为了赢得好口碑,应当让优质的服务“全面复苏”,让来往的游客“宾至如归”。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