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清华博士送外卖?励志不必渲染反差

2023年03月14日 07:21   来源:红网   李若曦

  3月11日晚,清华博士生莫明墉对自己一天前发布的“穿着外卖服手持清华学生证”的视频进行回应,称不是清华的学生去送外卖,而是送过外卖的他后来上了清华。他讲述了自己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而被迫送外卖的经历,并称如今发视频是想通过以前的经历告诉大家,自己也曾跌落谷底,希望大家直面生活、“自强不息”。(3月13日 极目新闻)

  回应能够自洽,创业、送外卖、清华生活等经历也都得到核实,按理来说已经为莫明墉洗掉了“蹭流量”“假励志”的嫌疑,但似乎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感——莫明墉本硕都就读于海外名校,说明其从家境、能力、学历上已经远远领先同龄人;称自己送外卖时“像下水道的老鼠”,有不尊重外卖行业的嫌疑;澄清自己发这些经历主要是为了卖自己的英语课糊口,更让人大呼“迷惑”,不知是该佩服他的励志,还是该认为他在自我感动和“卖惨”。

  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凭自己的努力和劳动一步一步卷土重来固然值得钦佩;通过英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展示自己的口语,从而吸引大家购买自己的课程,本身也没什么不妥。但是,这一切一定要通过“渲染反差”的方式来实现吗?

  对于莫明墉来说,送外卖、卖50元一小时的英语课似乎都不是困境中唯一的选择,毕竟他耀眼的海外留学经历能够大大提升自己在外语教培市场上的价值。而且如果真的是为了还债,谁都不会甘心“50元一节课而且招不到学生”的现状。所以说这个“50元”更多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价,而不是被迫的选择;“送外卖”也只是他为了补债务缺口和积累经历的诸多选择之一,而不是和那些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员一样,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以牺牲休息、安全等为代价的唯一选项。

  所以说,莫明墉的回应和澄清引来争议的原因是,他在利用碎片化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不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视野始终停留在云端,有意无意地呈现出“耀眼过往”在“平凡现实”面前的不甘。而这其实刺痛了许多时刻在埋头苦干、以前没有而且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拥有耀眼学历和创业经历的平凡打工人。许多人可能一辈子兢兢业业也无法享受到最顶尖的教育资源,甚至“没有机会”创业欠债,“毕竟想都不敢想”,是真正意义上为了“养家糊口”劳心劳力。当这些人结束了疲惫的工作享受难得的休息时看到这种“精英励志”的视频,他们会怎么想呢?或者说莫明墉希望他们怎么想呢?是该恨自己无能,还是增加对社会分化的抱怨?

  因而笔者认为,“莫明墉们”想卖课就大大方方卖课,想分享就实实在在分享,但是真的不必,也不该把这一切建立在营销苦难和前后矛盾的内容上。请尊重生活中真正努力生活的平凡人,不要再用“反差人设”“搞人心态”了。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守夜人扛起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01月13日
  • ·数字化成餐饮业生存考题    2021年08月05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清华博士送外卖?励志不必渲染反差

    2023-03-14 07:21 来源:红网 李若曦

      3月11日晚,清华博士生莫明墉对自己一天前发布的“穿着外卖服手持清华学生证”的视频进行回应,称不是清华的学生去送外卖,而是送过外卖的他后来上了清华。他讲述了自己创业失败、负债累累而被迫送外卖的经历,并称如今发视频是想通过以前的经历告诉大家,自己也曾跌落谷底,希望大家直面生活、“自强不息”。(3月13日 极目新闻)

      回应能够自洽,创业、送外卖、清华生活等经历也都得到核实,按理来说已经为莫明墉洗掉了“蹭流量”“假励志”的嫌疑,但似乎引起了更多人的反感——莫明墉本硕都就读于海外名校,说明其从家境、能力、学历上已经远远领先同龄人;称自己送外卖时“像下水道的老鼠”,有不尊重外卖行业的嫌疑;澄清自己发这些经历主要是为了卖自己的英语课糊口,更让人大呼“迷惑”,不知是该佩服他的励志,还是该认为他在自我感动和“卖惨”。

      人生经历大起大落,凭自己的努力和劳动一步一步卷土重来固然值得钦佩;通过英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时展示自己的口语,从而吸引大家购买自己的课程,本身也没什么不妥。但是,这一切一定要通过“渲染反差”的方式来实现吗?

      对于莫明墉来说,送外卖、卖50元一小时的英语课似乎都不是困境中唯一的选择,毕竟他耀眼的海外留学经历能够大大提升自己在外语教培市场上的价值。而且如果真的是为了还债,谁都不会甘心“50元一节课而且招不到学生”的现状。所以说这个“50元”更多是他自己给自己的定价,而不是被迫的选择;“送外卖”也只是他为了补债务缺口和积累经历的诸多选择之一,而不是和那些常年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员一样,是为了养家糊口而以牺牲休息、安全等为代价的唯一选项。

      所以说,莫明墉的回应和澄清引来争议的原因是,他在利用碎片化的形式讲述自己的经历时,不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且视野始终停留在云端,有意无意地呈现出“耀眼过往”在“平凡现实”面前的不甘。而这其实刺痛了许多时刻在埋头苦干、以前没有而且以后也不一定有机会拥有耀眼学历和创业经历的平凡打工人。许多人可能一辈子兢兢业业也无法享受到最顶尖的教育资源,甚至“没有机会”创业欠债,“毕竟想都不敢想”,是真正意义上为了“养家糊口”劳心劳力。当这些人结束了疲惫的工作享受难得的休息时看到这种“精英励志”的视频,他们会怎么想呢?或者说莫明墉希望他们怎么想呢?是该恨自己无能,还是增加对社会分化的抱怨?

      因而笔者认为,“莫明墉们”想卖课就大大方方卖课,想分享就实实在在分享,但是真的不必,也不该把这一切建立在营销苦难和前后矛盾的内容上。请尊重生活中真正努力生活的平凡人,不要再用“反差人设”“搞人心态”了。

    (责任编辑:臧梦雅)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