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守夜人扛起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01月13日 06:28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吗”?其实,在一群特殊工作者的眼里,不仅对凌晨四点的城市司空见惯,还不止一次体验过黎明前的风雪交加,仰望过夜空中的电闪雷鸣。这个群体,有开夜班车的公交司机,有运送夜宵的外卖骑手,有严查酒驾的交警,有保蔬菜供应的菜贩,有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与扫帚为伴的环卫工人……

  北京这座城每天的安安稳稳,离不开这群人的默默奉献。据本报报道,1月10日,入夜后的京城气温骤降,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警长张德明还在马路上给几个交通违法者讲交规,而类似的场景和工作节奏,他与同事早已习惯;同天晚上11点,公交司机栗晶晶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起始地与终点之间往返至5点才会下班;11日凌晨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惠农门内15米,进货的菜贩、饭店老板、超市采购者,正一车接着一车运输玉米。

  他们守护的是漫漫黑夜,更是城市的健康运行。正是民警在冷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的严明执法,提高了道路安全的系数;正是司机师傅在黑夜中的一次次穿行,让上下晚班或是早起工作的打工者享受到既便捷又舒适的出行。还有医护人员不舍昼夜地奋战,让夜晚身体不适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批发市场凌晨日复一日的喧嚣,保证了百姓餐桌一年四季的丰盛和营养;外卖小哥深夜安静地骑行,使夜归人无论几点到家都无需挨饿。因为有他们在,市民不用为晚上的吃饭、出行、就医等各项需求而发愁;因为有他们在,大伙心里装着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为有他们在,北京城市的夜晚星光璀璨。

  他们为城市守夜,城市也应该为他们“供暖”。这几年,坐落在城市各隅的暖心驿站,就是城市给这些守夜人点亮的一盏盏灯。比如,腊八寒夜,北京一酒店响应广外街道总工会倡议设立的暖心驿站中,就上演了格外温馨的一幕。快递小哥赵建勇进门后想喝点热水暖暖胃,工作人员却打开保温桶,给他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他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驿站包裹着城市对辛勤打拼者的爱心,传达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和脉脉温情。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驿站越来越多。不过,从数量上看,还不够服务大量在夜晚奔忙的工作者。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满足户外劳动者,尤其是晚归者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温暖的场所,给城市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给城市的夜增添更多光亮。

  城市的夜晚大多是安静的,但每一座城市都不缺少晚归的人。他们既是为了各自的生活幸福奔波忙碌,也是为了共同的城市建设耕耘奉献。守夜人扛起的是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城市也应该多多以行动向他们致敬和回报。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守夜人扛起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

2022-01-13 06:28 来源:北京晚报 辛音

  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城市吗”?其实,在一群特殊工作者的眼里,不仅对凌晨四点的城市司空见惯,还不止一次体验过黎明前的风雪交加,仰望过夜空中的电闪雷鸣。这个群体,有开夜班车的公交司机,有运送夜宵的外卖骑手,有严查酒驾的交警,有保蔬菜供应的菜贩,有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有与扫帚为伴的环卫工人……

  北京这座城每天的安安稳稳,离不开这群人的默默奉献。据本报报道,1月10日,入夜后的京城气温骤降,通州交通支队潞河大队警长张德明还在马路上给几个交通违法者讲交规,而类似的场景和工作节奏,他与同事早已习惯;同天晚上11点,公交司机栗晶晶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在起始地与终点之间往返至5点才会下班;11日凌晨的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惠农门内15米,进货的菜贩、饭店老板、超市采购者,正一车接着一车运输玉米。

  他们守护的是漫漫黑夜,更是城市的健康运行。正是民警在冷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的严明执法,提高了道路安全的系数;正是司机师傅在黑夜中的一次次穿行,让上下晚班或是早起工作的打工者享受到既便捷又舒适的出行。还有医护人员不舍昼夜地奋战,让夜晚身体不适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批发市场凌晨日复一日的喧嚣,保证了百姓餐桌一年四季的丰盛和营养;外卖小哥深夜安静地骑行,使夜归人无论几点到家都无需挨饿。因为有他们在,市民不用为晚上的吃饭、出行、就医等各项需求而发愁;因为有他们在,大伙心里装着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为有他们在,北京城市的夜晚星光璀璨。

  他们为城市守夜,城市也应该为他们“供暖”。这几年,坐落在城市各隅的暖心驿站,就是城市给这些守夜人点亮的一盏盏灯。比如,腊八寒夜,北京一酒店响应广外街道总工会倡议设立的暖心驿站中,就上演了格外温馨的一幕。快递小哥赵建勇进门后想喝点热水暖暖胃,工作人员却打开保温桶,给他盛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他大口大口地喝起来,向工作人员表达感谢。驿站包裹着城市对辛勤打拼者的爱心,传达的是一座城市的文明高度和脉脉温情。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驿站越来越多。不过,从数量上看,还不够服务大量在夜晚奔忙的工作者。未来,希望能有更多满足户外劳动者,尤其是晚归者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温暖的场所,给城市生活增添更多美好,给城市的夜增添更多光亮。

  城市的夜晚大多是安静的,但每一座城市都不缺少晚归的人。他们既是为了各自的生活幸福奔波忙碌,也是为了共同的城市建设耕耘奉献。守夜人扛起的是对城市的责任与担当,城市也应该多多以行动向他们致敬和回报。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