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旅游市场强劲复苏 期待更多优质供给

2023年01月30日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多家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游客走得更远了、住得更久了,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

  带来消费复苏暖意

  在旅游景区,乡村游、周边游热度不减,携老游、亲子游日益回归,热门景区再现拥挤,旅游复苏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持续回暖。在各个地方,集年货、美食、民俗于一体的新春庙会吸引着人们踊跃参与,传统与时尚融合,文化与消费齐飞。人气回来了,年味儿回来了。【详细

  文旅消费全面回暖,在假期中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出游天数、出游距离“双增”,长线游快速恢复,拉动消费作用明显。个别地方和领域市场火爆,不少景区再现一票难求景象,多地游客量刷新历史纪录,让人们看到烟火气的回归,也看到了复苏的暖意。【详细

  展现经济活力韧性

  春节文旅消费的火热,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凸显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新年伊始这个独特的时间窗口,节日经济的红火,更具有指标性意义:国内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百姓对社会经济稳健复苏抱有更强烈的信心。【详细

  春节假期的“开门红”表明,中国社会的信心正在不断升腾。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国内外多家机构纷纷预测,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旅游市场将有望迎来全面繁荣,这也将极大促进全球旅游业的复苏进程。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心不仅来源于旅游业等市场的复苏,更来源于党中央近期释放的明确信号,以及对中国经济长远上升周期的确定。【详细

  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春节旅游消费也显示,我国旅游消费特点正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分众化、系统化、品质化”。事实证明,今年的旅游市场的确出现新特点、新亮点、新景象。公众被积压许久的旅游渴望正在井喷,更加追求旅游品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因势而为,提供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详细

  旅游业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群众旅游参与度更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使文化和旅游资源惠及更多人民,让旅游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光明网、央广网)

  V视角:

  @陶医生的微博:今年春节,我们全家也为旅游复苏作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宫晴安心:就喜欢人多的样子,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休眠的阿尔卑斯:假期七天,我在崇礼滑了六天雪。

  @H大宝:旅游聚餐,观影购物。春节过完了,钱包瘪下去了,该抓紧挣钱了。

  @兮兮味的二兮冬:新年新气象,见证中国活力。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这个春节,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喜人的数据,火热的消费,折射出癸卯新春神州大地上的蓬勃景象,彰显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旺盛活力。以此为契机,期待广大旅游从业者进一步规范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用更多优质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旅游市场强劲复苏 期待更多优质供给

2023-01-30 13:3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多家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今年春节游客走得更远了、住得更久了,旅游市场呈现出强劲复苏态势。

  带来消费复苏暖意

  在旅游景区,乡村游、周边游热度不减,携老游、亲子游日益回归,热门景区再现拥挤,旅游复苏带动餐饮、住宿、零售等服务业持续回暖。在各个地方,集年货、美食、民俗于一体的新春庙会吸引着人们踊跃参与,传统与时尚融合,文化与消费齐飞。人气回来了,年味儿回来了。【详细

  文旅消费全面回暖,在假期中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出游天数、出游距离“双增”,长线游快速恢复,拉动消费作用明显。个别地方和领域市场火爆,不少景区再现一票难求景象,多地游客量刷新历史纪录,让人们看到烟火气的回归,也看到了复苏的暖意。【详细

  展现经济活力韧性

  春节文旅消费的火热,展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凸显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新年伊始这个独特的时间窗口,节日经济的红火,更具有指标性意义:国内消费市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百姓对社会经济稳健复苏抱有更强烈的信心。【详细

  春节假期的“开门红”表明,中国社会的信心正在不断升腾。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国内外多家机构纷纷预测,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释放,中国今年第二季度的旅游市场将有望迎来全面繁荣,这也将极大促进全球旅游业的复苏进程。更重要的是,这种信心不仅来源于旅游业等市场的复苏,更来源于党中央近期释放的明确信号,以及对中国经济长远上升周期的确定。【详细

  提供更多优质产品

  春节旅游消费也显示,我国旅游消费特点正从“大规模、标准化”转向“分众化、系统化、品质化”。事实证明,今年的旅游市场的确出现新特点、新亮点、新景象。公众被积压许久的旅游渴望正在井喷,更加追求旅游品质,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因势而为,提供更多具有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详细

  旅游业是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群众旅游参与度更是衡量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健全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贯彻“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优质旅游产品,使文化和旅游资源惠及更多人民,让旅游业成为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详细

  (以上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人民网、光明网、央广网)

  V视角:

  @陶医生的微博:今年春节,我们全家也为旅游复苏作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宫晴安心:就喜欢人多的样子,烟火气息扑面而来。

  @休眠的阿尔卑斯:假期七天,我在崇礼滑了六天雪。

  @H大宝:旅游聚餐,观影购物。春节过完了,钱包瘪下去了,该抓紧挣钱了。

  @兮兮味的二兮冬:新年新气象,见证中国活力。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这个春节,旅游市场强劲复苏!喜人的数据,火热的消费,折射出癸卯新春神州大地上的蓬勃景象,彰显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旺盛活力。以此为契机,期待广大旅游从业者进一步规范发展,在守正创新中持续推动旅游业提质增效,用更多优质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