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2022年04月27日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普职分流变为普职协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前景随即改变,将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可能。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能够所学即所爱,实现“技能改变人生”的美好梦想!

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马呈忠/摄

  法者,治之端也。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将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该法自1996年颁布施行以来的首次大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提出,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分流”的提法取消,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原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实施以初中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并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虽然之前的法律条文中没有强制普职分流,但据此制定的政策,比如普职大体1:1的比例,却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焦虑和恐慌。

  在职业教育定位模糊时,中考成为人生路上的一个分水岭,人们担心普职强制分流会变成普职分层。在一些人看来,高中生是祖国的“花朵”,职校生则是成绩不好的“小混混”。再加上一些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一直不高。因此,虽然各地的“双减”政策雷厉风行,但是在中高考指挥棒下,义务教育更加“内卷”了,甚至产生了“中考变高考”的后果。

  现在,普职分流变为普职协调,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前景随即改变,将为人才成长提供更多可能。特别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首次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这意味着,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将更加多元化。

  纵向贯通,中等职业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有关专业实行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贯通招生和培养;横向融通,国家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学分、资历以及其他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机制,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学习成果融通、互认。打破了学历的“天花板”,职业教育将更“有学头、有盼头、有奔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有望改变人们的歧视和偏见,提高学生上中等职业学校的积极性。

  职业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宏观上看,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个人层面来说,有的人喜欢学术研究,有的人擅长动手操作,发展“人人有技能、个个有本领”的职业教育,有利于“因材施教”,实现更充分的就业。

  实际上,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的学生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抢手了。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中,超过10%的专科生进入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就业,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6.97%。

  应该说,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企业参与办学动力不足、办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显然,补齐职业教育短板,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是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能够所学即所爱,实现“技能改变人生”的美好梦想!(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职业教育真正“热起来”“香起来”

     推动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从普职分流到普职协调,人生有了更多可能

2022-04-27 08: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