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深耕“希望的田野” 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2年03月13日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子房先生认为,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乡村振兴,就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深耕“希望的田野”,必将托起“稳稳的幸福”!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大力抓好农业生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完善和强化农业支持政策,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鼓舞和激励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接续奋斗。

  实现乡村振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只有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才能做好各项重点工作。过去一年,从明确设立5年过渡期到56.3万名驻村干部完成选派轮换,从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到各地不断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一系列精准的政策“组合拳”,让脱贫基础更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国家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550元,比上年增加1810元,增长16.9%,增速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6.4个百分点,比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5.3个百分点。可以说,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农业高质高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作出工作部署,“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端牢中国人的饭碗不容任何闪失。

  农民富裕富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农民是实践主体,也是动力来源。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改革历程,从大包干到乡镇企业崛起,从土地流转试水到特色乡村遍地开花,正是发端于最基层农村农民的改革实践,让广袤乡村迸发出强大的内生活力。发展乡村产业,离不开农民的参与,乡村产业体系越健全,农民的增收渠道就越通畅。为此,要继续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另外,还要大力推进产业链以及其延伸建设,培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产业增收能力。

  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乡村振兴,就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我们相信,深耕“希望的田野”,必将托起“稳稳的幸福”!(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子房先生)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稳住农业基本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绘就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壮美画卷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深耕“希望的田野” 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2-03-13 07: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