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用好"放水养鱼"政策 实现"水多鱼多"循环

2022年01月13日 08: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就要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短期来看,减税降费的确增加了财政压力,但是从长期看,减税降费催生大量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纳税逐年增加,可以起到培育税源、扩大税基的作用,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市场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不竭源泉,也是提供税收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就业的“大容纳器”,它们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人员、近2.9亿农民工就业。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体量小、风险承受力差,一旦资金、税收等负担过重,就会遭遇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甚至面临破产。当前正值“年关”,再加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考验。

  实践证明,减税降费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要帮助市场主体顺利过难关、过“年关”,需要用好减税降费,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帮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推进规模性减税降费作为“先手棋”,助力市场主体更好地发展。

  用好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发展,需要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要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质落地生根。当然,也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坚持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并举,不断拓展政策空间,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用好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发展,还要注重政策灵活性,根据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适时推出类似税收缓缴、减免房租、给予培训补贴等措施,确保普惠直达市场主体,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可以在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制度性减税的同时,实行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措施,既帮助市场主体减负,又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1.5亿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石。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就要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短期来看,减税降费的确增加了财政压力,但是从长期看,减税降费催生大量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纳税逐年增加,可以起到培育税源、扩大税基的作用,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政策力度和规模持续扩大。新一年,相信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为市场主体送去“及时雨”,让中小微企业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稳步前行。(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大规模开展职业能力培训

     职业培训券是劳动者的“充电桩”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用好"放水养鱼"政策 实现"水多鱼多"循环

2022-01-13 08: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就要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短期来看,减税降费的确增加了财政压力,但是从长期看,减税降费催生大量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纳税逐年增加,可以起到培育税源、扩大税基的作用,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市场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不竭源泉,也是提供税收的主要来源。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为就业的“大容纳器”,它们提供了85%的城镇就业岗位,支撑了4.4亿城镇就业人员、近2.9亿农民工就业。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体量小、风险承受力差,一旦资金、税收等负担过重,就会遭遇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甚至面临破产。当前正值“年关”,再加上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形势,很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一些新的困难和考验。

  实践证明,减税降费是受益面最大的惠企政策,在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挑战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优化和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元,有效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要帮助市场主体顺利过难关、过“年关”,需要用好减税降费,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的支持帮扶。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把推进规模性减税降费作为“先手棋”,助力市场主体更好地发展。

  用好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发展,需要更大力度组合式减税降费。要针对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困难,研究制定新的阶段性、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高效高质落地生根。当然,也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坚持制度性安排与阶段性政策并举,不断拓展政策空间,持续释放政策红利。

  用好减税降费助力市场主体发展,还要注重政策灵活性,根据发展中的新情况、新特点、新问题,适时推出类似税收缓缴、减免房租、给予培训补贴等措施,确保普惠直达市场主体,精准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可以在改革完善增值税制度、实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制度性减税的同时,实行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等措施,既帮助市场主体减负,又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1.5亿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韧性所在,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重要基石。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就要促进更多市场主体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短期来看,减税降费的确增加了财政压力,但是从长期看,减税降费催生大量市场主体,新增市场主体纳税逐年增加,可以起到培育税源、扩大税基的作用,实现“放水养鱼”“水多鱼多”良性循环。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减税降费政策措施,政策力度和规模持续扩大。新一年,相信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为市场主体送去“及时雨”,让中小微企业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从而推动宏观经济稳步前行。(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大规模开展职业能力培训

     职业培训券是劳动者的“充电桩”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