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各方面要多措并举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外贸企业自身也要主动出击,把握制度红利、新模式新业态契机,不断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
近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2.58万亿元,同比增长7.9%。尽管4月份增速明显放缓,同比仅微增0.1%,但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外贸能实现正增长,已经相当不容易。更不易的是,在规模和增速保持韧性的同时,我国外贸还呈现出一系列积极迹象。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贸结构持续优化。作为我国外贸提质升级的重要力量,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良好。前4个月,出口机电产品4.04万亿元,增长6.7%,占出口总值的57.9%。二是外贸主体韧性强劲。民营企业继续担当外贸“主力军”,进出口实现快速增长。前4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1万亿元,增长1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8.5%,比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三是外贸伙伴更趋多元。前4个月,东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我国对欧盟、美国、韩国等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依然紧密。
外贸发展颇多亮点,背后是我国外贸产业基础雄厚、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是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广大外贸市场主体的主动作为。
不过也应看到,近期国内疫情多点频发,国际局势紧张,外贸企业面临着国际经济复苏乏力、产业链供应链不畅、原材料价格高企等多重挑战。这种形势下,各方面要多措并举帮助外贸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外贸企业自身也要主动出击,把握制度红利、新模式新业态契机,不断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力。情况越是复杂,越要求我们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多方努力,才能吹响外贸“保稳提质”的号角,稳住外贸基本盘。
外贸“保稳提质”,要不断提升外贸企业的创新能力。要加大企业创新投入,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实现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的对接,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竞争力。
外贸“保稳提质”,要加快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今年2月,随着鄂尔多斯等27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数量已达到132个。要持续推动跨境电商、海外仓、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为我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外贸“保稳提质”,要开拓延伸外贸“朋友圈”。要不断深化多双边和区域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外贸“朋友圈”日益扩大丰富,为外贸企业进出口开拓新兴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应该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当前,稳外贸的一系列有利因素正在积聚,鼓励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组合拳”已接连打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挖掘外贸增长潜力,就一定能推动外贸稳定发展。(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
外贸稳增长有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