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以高质量培训促使能工巧匠“百花齐放”

2022年01月11日 10: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入一行、学一行,进而钻一行、爱一行,职业技能培训都是绕不过去的一关。跟上时代节奏、把握发展脉搏,劳动者才能更好地端稳致富“金饭碗”。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中,必将有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

  “存粮千斗,不如一技在手。”有技能,好就业。近日,《“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对未来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国家级职业技能培训五年专项规划,有益于帮助劳动者练就一身真本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人才、技能支撑。

  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迭代,一个劳动者很难一成不变地靠一门技术受用一辈子。不学习、不充电,原有的技能很可能会过时,甚至被淘汰。就像弹棉花手艺人、补锅匠、寻呼转接员等职业,今天的年轻人估计鲜有人知。入一行、学一行,进而钻一行、爱一行,职业技能培训都是绕不过去的一关。跟上时代节奏、把握发展脉搏,劳动者才能更好地端稳致富“金饭碗”。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时期,全国共组织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近1亿人次,技术工人队伍已成为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当前,在全国7.5亿就业人员中,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达5800万人。但因为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待遇不高,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创业能力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年轻人从事一线蓝领工作的意愿较低。特别是在珠三角、长三角等主要用工地,制造业普遍面临熟练工和技能人才紧缺的情况。“招工难,招年轻人更难”,归根结底还是工资待遇不高、发展前景不广。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欠账较多,社会上还是存在“重学历轻能力”的偏见,“蓝领”变“金领”的进阶之路并不顺畅。扩大激励保障,拓展技能人才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和关注,都是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以及一些地方着力打通“大国工匠”的职称晋升通道,全社会对“人才”的认识正在发生变化。“工人教授”“农民教授”不断涌现,很多“快递小哥”有了职称,一项项政策红利下,技能人才百花齐放,助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

  “十四五”时期,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劳动者的素质及职业技能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既要契合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还要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组织实施政府补贴性培训7500万人次以上,其中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培训的供给能力将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培训促进高质量就业,有助于技能人才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

  不过,培训不能唱“独角戏”,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技术,企业最有发言权。《规划》首次提出了产训结合的理念和举措,就是要发挥好企业的培训主体作用,提高职业、技工院校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引导各类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扩容提质。

  全面发展的社会,离不开掌握全面技能的各行业、各领域人才。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中,必将有更多“技能改变人生”的精彩故事。(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大规模开展职业能力培训

     职业培训券是劳动者的“充电桩”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以高质量培训促使能工巧匠“百花齐放”

2022-01-11 10: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