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要进一步积累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越是重大关头,越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当历史开始落笔新的一页,我们送别不平凡的2021年,迎来崭新的2022年。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开启。这一年,“天问”、“天舟”、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相继成功发射,带我们更新对宇宙深度和广度的认知。这一年,疫情尚未按下停止键,但我们继续见证着疫情防控的中国力量。这一年,我们站在历史的交汇点,更清晰地洞察时代风云,更准确地把握前进方向。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对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来说,把握前进方向意味着什么?犹记百年奋斗之初,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却锲而不舍,在列强侵略时顽强抗争,在山河破碎时浴血奋战。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了经济稳健复苏和“十四五”的顺利开局。
这样的今昔对比,称出了历史经验的分量与价值,蕴藏着洞察时代的智慧和“密码”。用历史映照现实,可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向外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向内察,我国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对于我们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是底气和潜力兼具,时与势在我们一边。
党的十八大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密集出台,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源源不断的制度红利。如今,中国每年创造的经济增量,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经济体。全世界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内,世界纪录屡屡刷新;近9亿劳动者中,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攀升;14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里,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容。
方位明确,方能把准航向;航向清晰,才能行稳致远。在应对风险挑战的实践中,要进一步积累对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越是重大关头,越要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在大潮流大格局大历史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
新征程上的很多探索,没有先例可循。面对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只有坚持宏观、微观、结构、科技、改革开放、区域、社会等政策协同发力,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中国经济的创造力、竞争力才能继续奔涌激荡。
新的一年,紧紧依靠、用足用好独特优势,我们完全能够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危为机,完全能够适应复杂发展形势、保持平稳前行态势,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优异答卷。(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谋划2022,稳增长是地方经济工作重头戏
以“稳”求“进” 创造更多发展机遇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