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经评论:为艺人明星划底线 为网络平台立规矩

2021年11月25日 15: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遏制流量冲动,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杜绝八卦横行,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给敬业者一个交代。对明星艺人来说,知敬畏、守底线,才配得上聚光灯下的万千瞩目。

  艺有术,道有德。以后,娱乐明星想博眼球、蹭热点,挤占公共资源,恐怕没那么容易了。特别是违法失德后,想换个马甲继续“营业”,更是难上加难。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内容导向、信息呈现、账号管理、舆情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15项具体工作措施,力求有效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紧接着,中演协公布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吴亦凡、郑爽、张哲瀚等演艺人员赫然在列。

  近年来,网上泛娱乐化倾向、低俗炒作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明星艺人沉迷于 “立人设”“赚快钱”,却忽略了自身演技唱功的打磨。在公共平台上,谁恋爱了、谁出轨了、谁生孩子了,一瓜又一瓜,令人应接不暇。“代表作不常见而热搜常见”“五官决定三观”,“唯流量论”驱使下,“塌房”事件屡见不鲜,搅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按理说,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明星艺人作为公众人物,越是“顶流”,越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当好榜样。然而事实却是,有些娱乐明星连好好做一个人都不会。惩恶才能更好地扬善。应该说,此次《通知》来得正是时候。遏制流量冲动,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杜绝八卦横行,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给敬业者一个交代。从具体内容来看,《通知》中的各项举措相当细致,既有正面引导,也有负面清单,条条切中要害,为明星艺人划底线,为平台立规矩,助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比如,“不得为违法失德明星艺人复出造势、洗地宣传”,“对违法失德明星艺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就是对明星违法失德行为的“零容忍”。以往,一些明星艺人违法失德后,或换个平台继续“营业”,或等待时间冲刷互联网记忆。现在,德不配位必凉凉,之前的星途再耀眼,想要“曲线复出”也无路可走。

  再比如,《通知》要求加强对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粉丝团(后援会)、娱乐类公众账号、MCN机构等账号和主体的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这给明星及其背后的娱乐公司、商业机构等划定了运作红线。

  娱乐八卦满天飞,根源就在于背后的流量变现机制。有的经纪公司为了捧红人、赚快钱,热衷于制造话题。一些营销号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不放过明星艺人的任何一点小事,造成鸡毛蒜皮之事满天飞。本该把好关的平台,有时却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手握渠道资源,与资本、明星合谋,尽享流量红利。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事实上,从“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到《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再到此次的《通知》,可以看到有关部门持之以恒构建清朗网络生态的鲜明态度,未来打击低俗炒作等不良行为的篱笆将筑得越来越牢。无论公司、平台还是演艺人员,都应该摒弃对流量急功近利的追求。

  重拳净化网络空间,是对明星艺人的引导,也是对文娱事业健康发展的保护。“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对明星艺人来说,知敬畏、守底线,沉下心来认真打磨演技、唱功,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努力创作出有代表性的“硬作品”,才配得上聚光灯下的万千瞩目。(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负面清单”倒逼娱乐圈告别畸形审美

     持之以恒塑造健康娱乐圈生态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中经评论:为艺人明星划底线 为网络平台立规矩

2021-11-25 15:37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遏制流量冲动,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杜绝八卦横行,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给敬业者一个交代。对明星艺人来说,知敬畏、守底线,才配得上聚光灯下的万千瞩目。

  艺有术,道有德。以后,娱乐明星想博眼球、蹭热点,挤占公共资源,恐怕没那么容易了。特别是违法失德后,想换个马甲继续“营业”,更是难上加难。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规范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内容导向、信息呈现、账号管理、舆情机制等4个方面提出15项具体工作措施,力求有效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紧接着,中演协公布网络主播警示名单,吴亦凡、郑爽、张哲瀚等演艺人员赫然在列。

  近年来,网上泛娱乐化倾向、低俗炒作现象屡禁不止,不少明星艺人沉迷于 “立人设”“赚快钱”,却忽略了自身演技唱功的打磨。在公共平台上,谁恋爱了、谁出轨了、谁生孩子了,一瓜又一瓜,令人应接不暇。“代表作不常见而热搜常见”“五官决定三观”,“唯流量论”驱使下,“塌房”事件屡见不鲜,搅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

  按理说,能量越大责任越大。明星艺人作为公众人物,越是“顶流”,越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当好榜样。然而事实却是,有些娱乐明星连好好做一个人都不会。惩恶才能更好地扬善。应该说,此次《通知》来得正是时候。遏制流量冲动,行业才能健康长远发展;杜绝八卦横行,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给敬业者一个交代。从具体内容来看,《通知》中的各项举措相当细致,既有正面引导,也有负面清单,条条切中要害,为明星艺人划底线,为平台立规矩,助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比如,“不得为违法失德明星艺人复出造势、洗地宣传”,“对违法失德明星艺人采取联合惩戒措施”,就是对明星违法失德行为的“零容忍”。以往,一些明星艺人违法失德后,或换个平台继续“营业”,或等待时间冲刷互联网记忆。现在,德不配位必凉凉,之前的星途再耀眼,想要“曲线复出”也无路可走。

  再比如,《通知》要求加强对明星、经纪公司(工作室)、粉丝团(后援会)、娱乐类公众账号、MCN机构等账号和主体的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娱乐明星网上信息。这给明星及其背后的娱乐公司、商业机构等划定了运作红线。

  娱乐八卦满天飞,根源就在于背后的流量变现机制。有的经纪公司为了捧红人、赚快钱,热衷于制造话题。一些营销号为了流量不择手段,不放过明星艺人的任何一点小事,造成鸡毛蒜皮之事满天飞。本该把好关的平台,有时却睁只眼闭只眼,甚至手握渠道资源,与资本、明星合谋,尽享流量红利。

  当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事实上,从“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到《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再到此次的《通知》,可以看到有关部门持之以恒构建清朗网络生态的鲜明态度,未来打击低俗炒作等不良行为的篱笆将筑得越来越牢。无论公司、平台还是演艺人员,都应该摒弃对流量急功近利的追求。

  重拳净化网络空间,是对明星艺人的引导,也是对文娱事业健康发展的保护。“自古人生于世,须有一技之能。我辈既务斯业,便当专心用功。”对明星艺人来说,知敬畏、守底线,沉下心来认真打磨演技、唱功,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努力创作出有代表性的“硬作品”,才配得上聚光灯下的万千瞩目。(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负面清单”倒逼娱乐圈告别畸形审美

     持之以恒塑造健康娱乐圈生态

(责任编辑:李焱)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