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的监管难题,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样才能为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不断创造良好环境。
作为全球服务贸易领域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高水平国际一流展会,服贸会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三大展会平台之一。本届服贸会以“数字开启未来,服务促进发展”为主题,凸显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背景,顺应了数字经济和服务贸易深度融合的时代趋势。
当前,服务业的分工日益细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促使服务业的发展更加多样。针对服务消费需求的服务创新不断涌现,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服务业态和新服务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创新创造在服务贸易中的作用和地位愈发重要。可以说,数字经济正为服务贸易注入新的活力。
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在科技的渗透性作用下,不少服务产品由不可贸易产品转化为可贸易产品。这不仅助推服务贸易发展,刺激生产、方便生活、促进就业,也有利于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不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肯定数字技术对服务贸易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数字技术应用对服务贸易监管形成的挑战。其一是潜藏消费者信息安全隐患。服务业点多面广,市场分工精细。一些中小微型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它们往往重市场应用,轻安全防护,导致消费者信息安全存在不同程度的隐忧。
其二是面临大数据应用监管挑战。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消费者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都会形成庞大的信息堆积,并在算法作用下形成可应用的数据库。数据应用在激发商业模式创新的同时,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烦恼。比如“大数据杀熟”、操控网络舆论、泄露个人隐私等,严重侵害用户利益。未来,还要进行综合治理,有效监管数据应用,使数据真正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从而不断打造数字服务产业新优势。
其三是监管合力的形成存在难度。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杂、环节多、链条长,给服务业开放后的监管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把有针对性的监管举措落实到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特别是针对一些敏感领域,应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分工协作,建立不同层级政府和不同领域职能部门纵横联动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形成监管合力,确保一旦发现重大风险,能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本届服贸会首次设置数字服务专区,也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国内外企业提供的各类创新服务产品和最新技术,特别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服务。未来,以数字贸易引领贸易创新发展,将是我国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效益、增强贸易实力,进而推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因此,在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正视现实的监管难题,积极探寻解决之道,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这样才能为数字经济与服务贸易深度融合不断创造良好环境。(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以制度性开放激发服务贸易发展活力
顺应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期待更多"数字化"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