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娱乐有理,更需有道

2021年09月01日 07:29   来源:法治日报   李丹林

  为进一步加大饭圈乱象治理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了十条措施,具体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规范粉丝群体账号、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旨在全方位规制饭圈乱象。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对娱乐产业的深入渗透,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随之兴起。一些节目制作机构、互联网平台、社会资本也从中看到了粉丝经济的魔力,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他们不是对粉丝的追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而是默许纵容粉丝非理性追星,有的甚至通过游戏规则的设置,诱导粉丝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这些都进一步放大了粉丝们的狂热,而粉丝团体间的谩骂诅咒、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也使恶劣粗俗的语言弥漫于网络空间。

  这些都说明,粉丝经济的畸形发展,饭圈的失序混乱问题已非常突出,对其全面治理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此次出台的通知,也是网信办“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一部分。通知推出的十条举措可谓切中了饭圈乱象的症结,这也表明监管部门对饭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整治饭圈乱象的决心和意志也非常坚定。目前,微博、腾讯等平台纷纷宣布下线相关明星排行榜单,清理各类粉丝团账号……监管举措的震慑效应已开始显现。

  其实,针对娱乐领域,尤其是饭圈的诸多乱象,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一直在采取措施应对。如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之前发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就明确提出“不得出现在节目中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等。再如2020年3月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对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内容治理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但饭圈乱象的持续存在说明,既有的规范举措未能达到应有效果。为了让这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并促进文艺繁荣、新业态健康发展,还应从以下方面协同并举:

  第一,针对网络环境,要对内容与行为规范并重。饭圈领域的乱象,不仅是内容和信息交流的问题,还有各种非理性、失范行为的问题。这就需要从立法政策、行业自律、平台等层面针对粉丝经济制定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则,比如在投票环节,活动组织机构、粉丝组织、赞助机构等在规则设计上,除了明确不得花钱买投票外,还要具体规定必须履行哪些义务、不得出现哪些行为等,以避免浪费资源,出现虚假、不公平的结果,对社会产生不良价值导向。

  第二,公权力监管、行业组织自律、平台管理并重。特别是行业自律组织对成员的约束机制要强化,要成为一个对成员违规行为“有牙”的组织。在文化娱乐产业,有很多行业自律组织,如艺人自律组织、内容制作传播行业自律组织等,这是决定饭圈秩序的关键部分。如果这些自律组织都能够基于行业声誉、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履行职责,即不仅制定好成员的行为准则,对加入者进行把关,而且能对成员的违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那么行业自律组织与监管机构、执法机关的职权行使就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且持续地规范饭圈秩序。目前,一些自律组织还仅限于制定规则和对已由执法、司法机关介入的人员和事件发声,这是不够的。

  第三、对于青少年思想认识、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要与人格养成教育、心理辅导并重,同时,也要强化家长的网络素养。饭圈乱象的突出体现是众多青少年粉丝表现出各种极端、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除了受外部因素影响外,还与行为人的思想认知、心理因素、人格特征等有关。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人类社会离不开娱乐,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崇拜偶像的自由。由此,可以说娱乐有理,但是娱乐更需有道。期待通过多措并举,使娱乐享受、产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相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娱乐有道的文娱生态,一个清朗活泼、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如此,未成年人才能更好健康成长,文艺工作者才会更加踏实工作、努力奋斗,文娱产业才能更加繁荣并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娱乐有理,更需有道

2021-09-01 07:29 来源:法治日报 李丹林

  为进一步加大饭圈乱象治理力度,压实平台主体责任,近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的通知》,提出了十条措施,具体包括取消明星艺人榜单、优化调整排行规则、规范粉丝群体账号、规范应援集资行为等,旨在全方位规制饭圈乱象。

  近年来,随着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和资本对娱乐产业的深入渗透,粉丝经济和饭圈文化随之兴起。一些节目制作机构、互联网平台、社会资本也从中看到了粉丝经济的魔力,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他们不是对粉丝的追星行为进行正确引导,而是默许纵容粉丝非理性追星,有的甚至通过游戏规则的设置,诱导粉丝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这些都进一步放大了粉丝们的狂热,而粉丝团体间的谩骂诅咒、拉踩引战、造谣攻击,也使恶劣粗俗的语言弥漫于网络空间。

  这些都说明,粉丝经济的畸形发展,饭圈的失序混乱问题已非常突出,对其全面治理也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此次出台的通知,也是网信办“清朗·‘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的一部分。通知推出的十条举措可谓切中了饭圈乱象的症结,这也表明监管部门对饭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整治饭圈乱象的决心和意志也非常坚定。目前,微博、腾讯等平台纷纷宣布下线相关明星排行榜单,清理各类粉丝团账号……监管举措的震慑效应已开始显现。

  其实,针对娱乐领域,尤其是饭圈的诸多乱象,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一直在采取措施应对。如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之前发布的《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审核通则》《网络综艺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就明确提出“不得出现在节目中设置‘花钱买投票’环节”等。再如2020年3月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也对互联网平台的信息内容治理责任作出具体规定。但饭圈乱象的持续存在说明,既有的规范举措未能达到应有效果。为了让这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并促进文艺繁荣、新业态健康发展,还应从以下方面协同并举:

  第一,针对网络环境,要对内容与行为规范并重。饭圈领域的乱象,不仅是内容和信息交流的问题,还有各种非理性、失范行为的问题。这就需要从立法政策、行业自律、平台等层面针对粉丝经济制定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则,比如在投票环节,活动组织机构、粉丝组织、赞助机构等在规则设计上,除了明确不得花钱买投票外,还要具体规定必须履行哪些义务、不得出现哪些行为等,以避免浪费资源,出现虚假、不公平的结果,对社会产生不良价值导向。

  第二,公权力监管、行业组织自律、平台管理并重。特别是行业自律组织对成员的约束机制要强化,要成为一个对成员违规行为“有牙”的组织。在文化娱乐产业,有很多行业自律组织,如艺人自律组织、内容制作传播行业自律组织等,这是决定饭圈秩序的关键部分。如果这些自律组织都能够基于行业声誉、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履行职责,即不仅制定好成员的行为准则,对加入者进行把关,而且能对成员的违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戒措施,那么行业自律组织与监管机构、执法机关的职权行使就能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且持续地规范饭圈秩序。目前,一些自律组织还仅限于制定规则和对已由执法、司法机关介入的人员和事件发声,这是不够的。

  第三、对于青少年思想认识、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要与人格养成教育、心理辅导并重,同时,也要强化家长的网络素养。饭圈乱象的突出体现是众多青少年粉丝表现出各种极端、非理性的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除了受外部因素影响外,还与行为人的思想认知、心理因素、人格特征等有关。因此,从家庭、学校、社会层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同样至关重要。

  人类社会离不开娱乐,每个人也都有追求崇拜偶像的自由。由此,可以说娱乐有理,但是娱乐更需有道。期待通过多措并举,使娱乐享受、产业发展、维护公共利益相协调,最终形成一个娱乐有道的文娱生态,一个清朗活泼、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如此,未成年人才能更好健康成长,文艺工作者才会更加踏实工作、努力奋斗,文娱产业才能更加繁荣并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法律系教授)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