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要创新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市场活力,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近日,浙江、广东、北京等地陆续出台地方版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发展目标与施工路径,并将产业数字化作为开启数字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攻方向。
数字经济蕴含着巨大潜力。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目前位居世界第二。可以说,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现实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要创新政策供给、完善基础设施、激发市场活力,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产业链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创新政策供给,引领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依据各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因地制宜,实施动态化和差异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支持政策,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氛围。还要优化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
完善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数字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对物理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要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基础设施,拉动制造、电力、卫生、交通等基础设施改造,同时着力解决我国网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条件。此外,还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各类资本积极投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重视基础研究,保障数字经济持续发展。一是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基础研究具有投入高、回报慢、周期长的特点,要为基础研究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去突破“卡脖子”难题。二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政策,提高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三是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积极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加速数字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和顶尖数字人才的培养。
培养专业人才,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一是创新人才引进模式。要依托专业的人力资源机构,建立兼具柔性、前瞻性以及时效性的引进人才模式。二是强化人才培养模式。要依托大专院校来培养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丰富数字经济人才供给。三是创建人才智库。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高科技企业遴选出数字经济人才,专门进行数字经济的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防范数字风险,助力数字经济安全发展。一是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例如,今年3月1日,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它明确了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与路径,为企业和政府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二是强化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体系,提升安全防护和维护政治安全能力。三是加大监管力度。要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能力,助力数字经济安全发展。(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贾洪文 张伍涛)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让数字化赋能治理精细化
释放数字经济价值 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