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8月12日,一位年仅31岁的企业家驾驶蔚来ES8电动汽车在沈海高速涵江段撞上前方货车,意外身亡。公开信息显示,事故发生时这辆蔚来电动汽车正处于“NOP状态”,即开启了领航辅助系统。尽管蔚来汽车方面紧急回应,“NOP领航辅助并非自动驾驶”,但仍有不少网友不依不饶,指责厂家在自动辅助驾驶营销上存在夸大或误导之嫌。而蔚来500名车主则联合发出公开声明称,“蔚来对NOP的介绍未对我们构成混淆和误导”。目前,该事故具体原因尚在调查,但这一风波再度将自动驾驶话题推进了公众视野。
汽车驾驶离“自动”尚远
自动驾驶,实则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具体落地应用。谈论自动驾驶,首要的是对这一技术智能等级划分有明确认识。目前,国际上权威的自动驾驶技术等级划分由国际自动化工程师学会(SAE International)制定,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标也参照这一标准制定。SAE标准将自动驾驶分为L0到L5六个等级,用中文表示可大意解释为:人类驾驶(L0)、辅助驾驶(L1)、部分自动驾驶(L2)、(有)条件自动驾驶(L3)、高度自动驾驶(L4)、完全自动驾驶(L5)。最新更新的SAE标准已将L0至L2等级划分为“驾驶员辅助系统”,只有L3至L5等级才是“自动驾驶系统”。在越来越多自动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发生后,人们需要更加冷静克制地去看待这一新鲜事物。SAE标准的更新,也是期望普通消费者能够不再受到误导。【详细】
目前自动驾驶还面临着技术和政策法规以及道德等多方面的挑战。由于人工智能并不具备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很难对道路上的突发场景及时做出有效反应。而对于L3至L5级别的自动驾驶,即使当前有些公司宣称可以实现,但消费者也不要轻易被带了“节奏”。这些所谓的车辆或许只是个概念车,或许只能适应特定场景使用,比如,封闭道路或园区、停车场自动泊车等。自动驾驶要想实现全场景覆盖,真正量产落地,依然相当遥远。【详细】
自动驾驶“欲速则不达”
“自动”与“辅助”显然存在质的区别,但一些新能源车企为了营造自己的科技范儿,在营销时故意模糊处之,暗示消费者可以依赖这套系统。更有甚者,将“软件逻辑”套用在造车上,希望通过不断的升级迭代来完善辅助驾驶,这无疑是拿消费者当“小白鼠”,把社会当试验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如此,自动驾驶还面临着一系列道德和法律困境。比如,遇险时是优先保护司机还是行人,出了事故担责是司机还是车企……种种矛盾说明,自动驾驶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需要社会的规则意识与科技创新齐头并进。反观当下的风投、车企与创业者,对此提及甚少,反而都将大量资源押注在技术进步与商业化变现上,这无疑是在心浮气躁地跛脚狂奔。概而言之,自动驾驶“欲速则不达”。【详细】
要真正实现自动驾驶,首先是技术上必须足够成熟。可毋庸讳言,目前大多数新能源车的智能化程度远未达到真正的“自动”功能,甚至辅助驾驶功能的应用也还存在缺陷。作为厂商,必须有行业自律,为消费者打造一个真正自动、安全的汽车市场。车企需要扎扎实实做好相关技术,并负有对车主进行相关教育的职责,切不可为了追求商业利益,就将辅助驾驶吹嘘成“自动驾驶”作为“卖点”和噱头,因为这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是对车主和社会的极大不负责任。近来国内外多起自动驾驶的事故就是殷鉴。【详细】
为自动驾驶加上“生命安全锁”
有关乱象已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日前,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在自动驾驶安全方面明确提出,“企业生产具有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的汽车产品的,应当明确告知车辆功能及性能限制、驾驶员职责、人机交互设备指示信息、功能激活及退出方法和条件等信息”。监管的介入,无疑将推动自动驾驶驶入规范轨道。而车企在自觉接受监管的同时,也要自觉为自动驾驶多加“生命安全锁”,因为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以尊重生命为前提。【详细】
自动驾驶是一个前景无限的市场,我们期望这一业态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在笔者看来,首要一点便是严格准入机制、抬高准入门槛,帮助市场戒骄戒躁。就拿北京来说,早在2017年,市交通委就出台文件,对公司资质、路试条件、模式设计乃至保险金额做出了详尽规定。之后,从封闭场地到城市道路,从清朗日间到雨雾夜间,从低速单车到高速列队,北京一张张发放测试牌照,一点点扩大自动驾驶的使用范围,取得了超过1.5万人乘坐“无人车”、累计测试200万公里零事故的成绩。由此可见,监管手段与自动驾驶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既要发挥监管对安全底线的坚守,也要充分激活公司的科研创新意识。始终坚持在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突破,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自动驾驶才能真正走得远一点。【详细】
微言大义:
@阿泽妈咪小窝: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科技,方向盘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幕幕1408:卖车时就是自动驾驶,出事时就是辅助驾驶,鸡贼!
@湖水清清2099:普通道路上不能自动驾驶!
@小满:目前自动驾驶技术还不够成熟,车企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应该给予明确说明,而非含糊其辞、刻意夸大。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自动驾驶很美好,但也很遥远。用户切莫“以身试车”酿成悲剧,车企也别营销过头把自己陷进去了,监管更是要负起责任不能失位,毕竟开车是人命关天的事情,而人工智能也远远不是万能的。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