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毛同辉认为,把制造业搞上去,这是一个长期战略,不是一时之计。因此,我们不但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保持制造业投资的良好增势,更要紧紧把握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久久为功,推动制造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
制造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所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要把制造业搞好。
今年以来,尽管遭遇疫情、汛情等严峻考验,我国经济仍保持稳定恢复态势,投资、消费、就业等主要指标均处于合理区间。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3%,高于全部投资7个百分点,增势良好。
从大国到强国,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脱实向虚。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和关键,抓实体经济一定要抓好制造业。近年来,党中央着眼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取得显著成就。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国际视野看,我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壮大,也充分展现了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
7月中下旬以来,我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运行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新挑战。应当看到,越是在这种时候,越是要盯紧高质量发展目标,保持战略定力,越是要牢牢牵住把制造业搞上去的“牛鼻子”,不松劲不犹疑。把制造业搞上去,这是一个长期战略,不是一时之计。因此,我们不但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保持制造业投资的良好增势,更要紧紧把握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久久为功,推动制造业实现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
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这说明投资结构在不断优化,新动能在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后劲十足。当然,把制造业搞上去,最重要、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先进制造业搞上去,尽快攻克一个个“卡脖子”难题,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更重要的是,继续坚定走创新发展之路。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现在,我国制造业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但要继续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链不断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此外,还要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让更多企业敢于迈上“云端”,开拓更广阔的市场。(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毛同辉)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制造业靠什么吸引年轻人?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既要重“量”更要重“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