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肉臭了灌香肠,名声“臭”了怎么办?

2021年08月17日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如果企业为了利润,罔顾责任,不断破底线、撞红线,那终将受到市场的唾弃。名声臭了,就很难再挽回了,所以,别为了短期利益出卖未来。

  这番操作令人不适。近日,媒体报道,大润发超市山东济南省博店,将隔夜肉、异味肉冲洗后特价销售,变质肉铰肉灌香肠。8月16日上午,大润发通过微博致歉,称已对相关肉品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即日起在全国门店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媒体曝光—涉事企业道歉,多么熟悉的流程,只是为啥不长记性呢?8月13日,因涉嫌销售超过保质期食品和篡改食品生产日期,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刚刚约谈过大润发华北总部负责人及济南部分门店负责人。现在看来,大润发并没有将约谈、整改放在心上,反而在自砸招牌的路上越走越远。而让消费者担心的是,作为知名连锁超市的大润发尚且如此,那么售卖变质隔夜肉会不会是行业潜规则呢?

  近期,从外卖平台的“人气王”——华莱士炸鸡,到奶茶界的“网红”——奈雪的茶,多个餐饮品牌因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焦点。曝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制度执行不到位、加工操作不规范、原材料过期、卫生状况差等方面。看,这些问题是不是和大润发的很相似?不管是售卖变质隔夜肉,还是腐烂水果继续用,都是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想出的“节约妙招”,这样的把戏根本没有考虑消费者的安危。

  客观地讲,近年来,有关部门花了很大力气抓监管,食品安全形势不断好转。但为什么还有一些企业“铤而走险”呢?一般来说,超市或餐饮企业都会制定食品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不过,工作人员是否能严格执行,与监督、考核、惩处、自律等因素息息相关。部分生产经营者为了经济利益,忽视食品安全,这样的侥幸心理仍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就像用变质肉灌香肠,明显是违法行为,若不是媒体曝光,涉事企业可能会一直装聋作哑。此外,相关监管处罚不够,没有锤到违规者的七寸。去年8月,涉事大润发因“经营标签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被罚没合计人民币5020.40元。很显然,这样的处罚没能让企业有所顾忌。这也给监管部门提了个醒:只有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实行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才能让经营者敬畏,让消费者放心。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必须严防死守,这是监管部门绕不过的必答题。而纵观这些年引起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很多都是来自公众和媒体的爆料,而非监管部门的发现。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强化日常监管,创新监管手段,推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在食品安全监管领域的应用,及时发现问题,用技术的力量提升监管效果;另一方面,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全民参与,强化社会共治,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对企业来说,深耕于一个行业,树立起一个品牌,需要长久积淀,而“败誉”却在转瞬之间。当前,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的愈发重视,无论超市还是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都是发展的生命线。如果企业为了利润,罔顾责任,不断破底线、撞红线,那终将受到市场的唾弃。名声臭了,就很难再挽回了,所以,别为了短期利益出卖未来。

  “舌尖上的安全”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只有各个环节坚持“零容忍”,对违法违规行为出快手、下重拳,才能让人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梁瑜)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隔夜臭肉洗了再卖,良心臭了如何洗香?

     隔夜肉用水冲再卖,食品安全岂容洗洗涮涮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肉臭了灌香肠,名声“臭”了怎么办?

2021-08-17 16:41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