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隔夜臭肉洗了再卖,良心臭了如何洗香?

2021年08月17日 06:50   来源:红网   孟伟

  16日,“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随后,大润发方面针对媒体就大润发济南省博店“肉品销售”的新闻报道回应记者称,我们深表歉意并诚恳致歉,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8月16日 澎湃新闻)

  隔夜臭肉洗了再卖,这是咋想的?据媒体此前报道,记者6月下旬在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店暗访时发现,店员每天备货时最先处理的就是头天未卖完的隔夜肉。不新鲜、味不大的,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上柜台;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直接铰馅儿或灌香肠。这一套“神操作”,看得令人作呕。

  不光操作套路深,该店还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老话算是被大润发玩出了精髓。一名大润发肉品课员工称,如果有客人问起这些肉新不新鲜,千万不能明确回答,就说“你自己看,自己挑”就行。这明显就是早有预谋、规避责任。言外之意,买到了洗过的臭肉,这不是售货员卖给你的,完全是你消费者自己没选好,真是甩得一手好锅。

  很难想象大润发这种知名连锁超市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完全视消费者权益为无物。更令人气愤的是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例,该地多家大润发频频被举报。历下、市中、天桥、历城等区域门店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因近期投诉举报、网民反映消费问题相对比较集中,被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万万没想到,一边约谈表态,一边继续干着这种侵权勾当,大润发的“疯狂”无异于在玩火。

  肉臭了可以下架,良心臭了、名声臭了就洗不香了。大润发作为知名品牌,就要爱惜羽毛、注重品控,而不是像个“三无”企业一般只想着息事宁人。辞退涉事员工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如果员工领导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或告诉他们这么做要丢饭碗,那又有哪个人会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润发既然声称对食品安全及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经此一事,我们须知食品安全监管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市场监管部门要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对所有超市门店的监管,不留死角死面,更不能存在自留区、免检地。要把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当成为民实事来办,切实堵住制度漏洞,不断提高违法成本,对消费者投诉和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捍卫好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隔夜臭肉洗了再卖,良心臭了如何洗香?

2021-08-17 06:50 来源:红网 孟伟

  16日,“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随后,大润发方面针对媒体就大润发济南省博店“肉品销售”的新闻报道回应记者称,我们深表歉意并诚恳致歉,相关肉品已全部封存下架,涉事员工停职接受调查,门店将立刻进行整改。(8月16日 澎湃新闻)

  隔夜臭肉洗了再卖,这是咋想的?据媒体此前报道,记者6月下旬在大润发超市济南省博店暗访时发现,店员每天备货时最先处理的就是头天未卖完的隔夜肉。不新鲜、味不大的,作为9.9元一斤的特价肉卖;臭味明显的,冲洗去味再上柜台;发臭变质无法处理的,直接铰馅儿或灌香肠。这一套“神操作”,看得令人作呕。

  不光操作套路深,该店还有组织地进行“培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老话算是被大润发玩出了精髓。一名大润发肉品课员工称,如果有客人问起这些肉新不新鲜,千万不能明确回答,就说“你自己看,自己挑”就行。这明显就是早有预谋、规避责任。言外之意,买到了洗过的臭肉,这不是售货员卖给你的,完全是你消费者自己没选好,真是甩得一手好锅。

  很难想象大润发这种知名连锁超市居然如此明目张胆,完全视消费者权益为无物。更令人气愤的是这样的事件不止一例,该地多家大润发频频被举报。历下、市中、天桥、历城等区域门店的主要负责人相继因近期投诉举报、网民反映消费问题相对比较集中,被济南市市场监管局约谈。万万没想到,一边约谈表态,一边继续干着这种侵权勾当,大润发的“疯狂”无异于在玩火。

  肉臭了可以下架,良心臭了、名声臭了就洗不香了。大润发作为知名品牌,就要爱惜羽毛、注重品控,而不是像个“三无”企业一般只想着息事宁人。辞退涉事员工是远远不够的,试想,如果员工领导不允许他们这么做,或告诉他们这么做要丢饭碗,那又有哪个人会去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大润发既然声称对食品安全及操作流程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经此一事,我们须知食品安全监管这根弦时刻不能放松。市场监管部门要举一反三,切实加强对所有超市门店的监管,不留死角死面,更不能存在自留区、免检地。要把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当成为民实事来办,切实堵住制度漏洞,不断提高违法成本,对消费者投诉和网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要建立台账、限期整改,捍卫好人们舌尖上的安全。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