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把托管服务办好、办持久

2021年08月19日 07:21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解决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分享各地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把托管服务开展好。

  ——编 者

  在课程设计上用心用情

  熊 苹

  假期托管是许多家庭的“刚需”。高质量的暑期托管服务不应只是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长见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孩子在托管服务中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做好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自《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陆续开始行动。比如,北京由各区教委组织暑期托管服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湖北武汉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等开展社区托管,为孩子提供学习党史、了解国情的机会。丰富的活动形式,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满足了孩子们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暑期托管服务区别于课外培训班,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在课程设计上用心用情,才能增加托管服务吸引力,让孩子愿意参加、有所收获。以看护服务和素质提升为出发点,了解学生诉求,丰富托管课程,暑期托管服务将更好发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

  增加普惠资源供给

  汪曦永

  近期,四川成都开展普惠性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在温江区寿安镇,假日学校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球类、棋类、书画、舞蹈等公益课堂,实现学生放假以后有人管、有地方学习、有场所娱乐。

  将暑期托管服务持续开展下去,需要解决好相关服务人员和经费的来源问题,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教育服务供给。成都当地以“团干+社工+志愿者”模式,解决师资方面的困难,以社区、学校、企业等为单位,提供学习活动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功能室、体育馆,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通过低偿或无偿提供场地、给予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普惠托管工作,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资源供给,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支付得起、安全优质的托管服务。

  民生连着民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断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就能把实事办好,实实在在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统筹托管和陪伴的关系

  杨 朔

  作业辅导、党史教育、兴趣拓展、文体锻炼、益智游戏……在江苏靖江首批13个免费公益暑托班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双职工和外来务工子女过上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暑期托管服务搭建了学生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也为家长解决了子女“看护难”的烦恼,赢得许多家庭点赞。

  托管服务,并非“托”和“管”的简单相加,而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假期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探索长效机制。建立托管服务资源库,吸引更多专业和热心人员及团队加入,完善经费保障和托管运行机制,强化监管服务,使托管服务有人员、场地、资金、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暑期托管是给父母“减负”,而不是给亲子教育做“减法”。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不能一托了之。在托管服务分担看护压力的同时,家长更要担负起监护养育的责任,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把托管服务办好、办持久,符合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统筹好托管服务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托管工作才能持续发挥对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效应,成为多方受惠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把托管服务办好、办持久

2021-08-19 07:21 来源:人民日报

  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解决学生暑假“看护难”问题。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登3篇来稿,分享各地实践经验,探讨如何把托管服务开展好。

  ——编 者

  在课程设计上用心用情

  熊 苹

  假期托管是许多家庭的“刚需”。高质量的暑期托管服务不应只是延长学生在校时间,还要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增长见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让孩子在托管服务中度过一个快乐、有意义的假期,做好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自《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印发以来,各地陆续开始行动。比如,北京由各区教委组织暑期托管服务,开放图书馆、阅览室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湖北武汉围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等开展社区托管,为孩子提供学习党史、了解国情的机会。丰富的活动形式,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也满足了孩子们多样化的成长需求。

  暑期托管服务区别于课外培训班,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在课程设计上用心用情,才能增加托管服务吸引力,让孩子愿意参加、有所收获。以看护服务和素质提升为出发点,了解学生诉求,丰富托管课程,暑期托管服务将更好发挥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作用。

  增加普惠资源供给

  汪曦永

  近期,四川成都开展普惠性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在温江区寿安镇,假日学校针对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开设球类、棋类、书画、舞蹈等公益课堂,实现学生放假以后有人管、有地方学习、有场所娱乐。

  将暑期托管服务持续开展下去,需要解决好相关服务人员和经费的来源问题,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人员共同参与的多元教育服务供给。成都当地以“团干+社工+志愿者”模式,解决师资方面的困难,以社区、学校、企业等为单位,提供学习活动场所,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功能室、体育馆,整合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托管服务。通过低偿或无偿提供场地、给予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普惠托管工作,进一步增加面向社会大众的普惠资源供给,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支付得起、安全优质的托管服务。

  民生连着民心。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断丰富孩子的暑期生活,就能把实事办好,实实在在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统筹托管和陪伴的关系

  杨 朔

  作业辅导、党史教育、兴趣拓展、文体锻炼、益智游戏……在江苏靖江首批13个免费公益暑托班里,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双职工和外来务工子女过上了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暑假。暑期托管服务搭建了学生学习、交流、锻炼的平台,也为家长解决了子女“看护难”的烦恼,赢得许多家庭点赞。

  托管服务,并非“托”和“管”的简单相加,而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假期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要坚持公益普惠原则,探索长效机制。建立托管服务资源库,吸引更多专业和热心人员及团队加入,完善经费保障和托管运行机制,强化监管服务,使托管服务有人员、场地、资金、安全保障。另一方面,暑期托管是给父母“减负”,而不是给亲子教育做“减法”。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不能一托了之。在托管服务分担看护压力的同时,家长更要担负起监护养育的责任,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增进亲子关系。

  把托管服务办好、办持久,符合社会各界的共同期待。统筹好托管服务和家庭生活的关系,托管工作才能持续发挥对青少年成长的正面效应,成为多方受惠的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