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目前,某些手机App广告难以关闭、侵犯隐私、诱导点击等问题屡禁不止,给手机用户带来困扰。针对这一问题,工信部等部门采取多种举措,督促企业依规整改。手机App广告乱象带来哪些风险?如何治理乱象,更好保护用户权益?
治理App广告顽疾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广告投放是当前手机App流量变现的主要方式。为谋取更高收益,不少手机App利用恶意推送等方式,不择手段提高广告展示次数、用户点击次数和下载安装次数,设置各种“套路”诱导用户点击:有的变身微信零钱提现、微信红包,有的变成系统更新、未读消息、无网络服务提示等消息提醒……严重损害了大众的使用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反感。【详细】
尽管相关部门开展的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前手机App广告难以关闭、侵害隐私、涉黄涉赌、弄虚作假等问题仍屡禁不止,治理力度不能减弱。而且,上海等多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发布信息称,当前网民深恶痛绝的手机App广告乱象仍然“顽疾难断”。可见,治理App广告这一顽疾依旧任重道远。【详细】
提高弹窗广告违法违规成本
当前,手机中的各类App,已成为人们社交、购物甚至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应用。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意识的日渐提升,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用自身隐私换取网络便利,对窃取个人隐私、侵犯个人权益的行为深恶痛绝。多年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网信办、工信部等部门针对手机App广告难以关闭、侵犯隐私、诱导点击等乱象,多次下力气整顿。近期,工信部再次进行了集中整治,督促企业重视用户诉求、按照要求整改,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手机App开屏弹窗信息用户投诉举报数量环比下降50%,误导用户点击跳转第三方页面问题同比下降80%。可见,手机App广告不是关不掉,而是由于违法违规成本太低,导致一些问题并没有彻底解决,才使其一而再、再而三地“铤而走险”。【详细】
实际上,对“关不掉的手机App广告”整治,并不缺少法律依据。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也规定,利用互联网发布、发送广告,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详细】
倒逼平台企业约束自身行为
保护用户合法权益,关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针对手机App广告乱象,一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应从加强行政执法、完善救济机制等方面发力,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整治力度,建立、畅通用户投诉渠道,不断提升其违法违规成本。另一方面,相关平台和企业也须顺应大势,推动开发广告过滤及屏蔽工具,为用户开启广告过滤功能选项,以优质服务来获取用户信任、赢得合法利润,实现更加健康良性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一键关闭”不再是“空中楼阁”。【详细】
在明确投放原则的基础上,对广告弹窗的投放方式和投放内容也有必要进行约束。用户可以接受适度的广告,但无法容忍瞒天过海的欺诈和不由分说的捆绑。对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以此倒逼软件厂商健全内部管理、约束自身行为。对于软件厂商来说,良好的网络空间是安身立命之本,杀鸡取卵式的垃圾弹窗不仅贻害甚广,而且终不免自绝于天下。在互联网科技发展大潮中,软件厂商风物长宜放眼量。【详细】
微言大义:
@天蝎座霍贝贝:那个关闭的符号是假的,每次都只能等着广告结束。
@touchman:条条大路通广告。
@爱吃零食:很多手机应用都有这种广告。
@阿千浑子:开屏广告跟“狗皮膏药”似的。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关闭按钮小如蝼蚁,诱导点击暗度陈仓。”想必App弹窗广告的“陷阱”,大多数手机用户都中过招。开屏弹窗广告是不少手机应用流量变现的盈利方式,但在投放时,广告页面无法关闭,甚至诱导用户下载第三方应用,是实打实地损害用户体验,破坏网络服务秩序。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行政执法,完善监管机制,加大对违规广告的整治力度,让App生态尽快得到净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