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丁君朋认为,开办暑托班是为了缓解家长们暑期看管孩子的压力,但家长们绝不能因此便当起了“甩手掌柜”,将托管服务与家庭教育分割开来,对孩子一“托”了之。托管机构也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多倾听家长、孩子、老师、公众的声音,不断提升托管服务品质,完善托管制度,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愿意、家长们放心。
今年的暑假与往年有很大不同——普惠性暑期托管班在全国多地推出。以政府公信力做担保,遵循学校主动、社会参与、教师志愿、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等基本要求的公办暑托班,极大缓解了双职工家庭在暑期“无法看孩子”的痛点,赢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舆论的一致好评。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公办暑托班作为一个新事物,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网民热议的教师寒暑假休息时间是否会被占用、孩子的入托意愿强不强、托管班是否会变为“补习班”、收费项目的账目是否明晰等,这些细节问题都牵扯着家长和社会大众的心。
对此,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指出,“要合理安排暑期托管服务内容,应以看护为主,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同时,通知还在“引导教师志愿参与”“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积极拓宽资源渠道”“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切实保障师生安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从政策层面回答了暑托班“如何托”“管什么”。
当然,政策如何准确落地,别把“好经”念歪了,是下一步暑托班发展和运维的关键点。事实上,目前也已有多地对公办暑托班的举办模式作出了有效探索。比如,南京市的公办暑托班秉持公益和自愿原则,报名“零门槛”、家庭“零收费”、社区“全覆盖”、暑假“全过程”;武汉市逐渐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家庭支持”的资源调配模式,由政府划拨专项经费,教育、公安、卫健等多部门共同参与,共青团具体负责;上海市采取“大手牵小手”的方式,今年招募超过12000名学生志愿者,以此缓解学校教师压力,还统一配送德智体美劳五大类别课程,近20家社会组织将为暑托班提供超过2000课时的公益课程,让托管项目“多起来”“活起来”……
总之,公办暑托班不能“一刀切”搞强制性,要充分考虑教师、家长、孩子三方的意愿,不搞摊派任务、政绩工程。同时,还要建立监管公办暑托班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托管内容,打造优秀托管模式,在边办边总结的过程中慢慢探索。只有让暑托班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公开透明,才能让家长和公众吃下一颗“定心丸”。
必须再次强调,开办暑托班是为了缓解家长们暑期看管孩子的压力,但家长们绝不能因此便当起了“甩手掌柜”,将托管服务与家庭教育分割开来,对孩子一“托”了之。托管机构也要及时收集反馈意见,多倾听家长、孩子、老师、公众的声音,不断提升托管服务品质,完善托管制度,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愿意、家长们放心。(作者:江西省青年联合会专职副秘书长 丁君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为暑假公益托管服务点赞
开办暑托班 要把师生都保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