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时值年中,立足当下,我们既要正视现状,也要坚定信心;既要关注短期指标恢复,也要注重长期增长动力的培育。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我国经济“期中成绩单”。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80651亿元,同比增长27.1%。外贸“答卷”取得了自2020年6月起连续13个月同比正增长的优异成绩。透过这份成绩单,我们不仅看到了外贸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势头,更看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与潜力。
外贸延续强劲增长态势,为全年外贸发展目标的完成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内需复苏争取了更多宝贵的窗口时间。从结构来看,贸易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9.2%,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从地区分布看,区域发展更趋协调。上半年,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达44.6%,增速比民营企业整体增速高出了9.5个百分点。从业态来看,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优势凸显。上半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跨境电商进出口8867亿元,同比增长28.6%。
这些得益于从中央到地方各类稳外贸举措以及开放政策的落实,也离不开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力推进。例如,继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单一窗口”实现与25个部门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又如,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意见》,提出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壮大我国外贸发展的新生力量。此外,今年上半年,我国向11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超5亿剂新冠疫苗和原液,相当于全球疫苗总产量的六分之一,为全球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当前的外贸发展形势,要辩证地看待。一方面,要看到国内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生产需求继续回升,为外贸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多地蔓延,疫情走势错综复杂,外贸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不减。而且,去年下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长近27%,在较高基数的影响下,今年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不过全年进出口仍然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时值年中,立足当下,我们既要正视现状,也要坚定信心;既要关注短期指标恢复,也要注重长期增长动力的培育。要着力优化口岸营商环境,不断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外贸领域“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外贸服务向专业细分领域发展,持续推动传统外贸转型升级。
历经疫情“大考”的中国经济,上半年再创佳绩。而2021的“下半学期”已经开始,要推进外贸“成绩”持续提升,答好下半年的“考卷”,仍需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瞻前顾后统筹调节,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懈努力。(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50.9% 6月PMI彰显经济运行稳定态势
经济运行延续扩张 “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