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聂洋认为,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推动建立形成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
7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暨地方对接会·吉林站”在长春举行。圆桌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及相关司局负责任人围绕“推进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政策解读。自“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以来,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及中美关系改善,国家发改委先后在北京、上海、苏州举办了多场高层圆桌会,邀请了多家美国在华商会和全球重量级跨国企业参会。此次会议选择在吉林长春举办,对于进一步深化中美企业合作,促进民间务实交流,助力东北全面振兴,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工业基地,具有良好的先天条件和产业基础,各领域人才加速集聚,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显著优化,呈现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十四五”期间,东北振兴的关键在于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培育壮大各类市场主体,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产业转型、结构调整。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亟需进一步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和高新技术,推动建立形成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总体来看,东北地区和各跨国企业的合作交流可以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强化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支持,围绕东北地区引领性强、质量效益好的重点产业,尤其是现代农业、汽车制造、冰雪经济、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挖掘产业转型潜力,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寻求合作机会,实现产业振兴和企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二是进一步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正在制定推进有关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能源领域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吉林省也提出利用西部风、光资源建设新能源生产基地,预计“十四五”时期末,风电、光电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这有助于吸引跨国企业参与支持我国的低碳发展,深化能源领域合作,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促进绿色共赢。
三是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合作。通过整合各类研发要素资源,在更广泛的国际、国内市场上开展科学技术攻关合作,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从而提升东北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东北地区加快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实现更高水平对外科技合作交流。
四是携手打造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举措。借助跨国企业发挥出的促进作用,帮助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明确自身营商环境所存在的差距和短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政策措施,优化政务服务,实现转型升级。(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聂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
东北振兴首在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