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评论:"食安封签"提升外卖食品"全链条"监管能力

2021年05月19日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舌尖上的安全”系列评论】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年巍认为,既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为监管部门实现外卖食品“全链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除了用“食安封签”保障配送环节的安全之外,还需要加强平台审核和店铺监管,保证食材采购、食物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卫生和安全。

  “我点的外卖安全吗?”一些人会有这样的担心。目前,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超4亿人次。涉及这么多人,保障外卖食品安全,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让商家和送餐人员加强自律固然重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水平也必不可少。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就宣布全面推广使用餐饮外卖“食安封签”。

  从新闻报道中可以了解到,这个“食安封签”为不干胶封签,一旦撕开即刻损毁,无法重复使用。餐品制作完成后,配餐人员需在“食安封签”上填写详细的时间。在该封签上还标有“请在收餐时仔细检查包装是否有破损或人为打开的痕迹”等字样。

  别小看这个“标签”,它消除了一个监管“盲区”。目前,从食品采购到加工制作的监管很严格,很多商家还实行了“明厨亮灶”,应当说食品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外卖食品“全链条”监管来看,“盲区”容易出现在运输过程中。因而,只有为外卖食品加上“安全锁”,才能真正让消费者“点得放心,吃得安心”。

  同时,外卖食品出现问题,商家、送餐人员、消费者三者如何厘清责任也是个监管难题。有了“食安封签”,不论是送餐人员还是消费者,都有权拒绝接收封签损坏的食品。以此来看,“食安封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晰食品安全责任,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不仅有效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商家、配送人员的利益,还能切实增强商家、配送人员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对于商家来说,“食安封签”虽然增加了经营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留住了消费者,也就留住了未来。试问,做食品的企业,一旦食品安全出了问题,还有多少人敢来消费呢?

  近些年来,全国多地都在探索和推广使用外卖“食安封签”,以保障外卖食品安全的最后一公里。比如,2020年,上海市先后发布了《一次性食品安全封签管理技术规范》、《上海市餐饮外卖食品封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有的地方还推行了升级版的“食安封签”,随餐打出溯源二维码,实现一餐一码,消费者扫码后,可以看到商户证照信息、餐品出品信息、厨师和骑手当日健康情况等。

  应该说,外卖“食安封签”是一项比较切合实际,也相对有效的安全举措。但遗憾的是,目前各地仅仅只是推广,尚无强制性规定,再加上“食安封签”本身需要一定成本,因此很多商户并未实际采用。然而,入口的东西,必须安全。未来,不妨考虑将“食安封签”入法,建立相关标准,只有这样,对于企业和商户来说,投放和使用“食安封签”才有指导性和强制性。

  当然也要看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是多样的,“食安封签”只针对其中一个环节。既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也为监管部门实现外卖食品“全链条”监管提供有力支撑,除了用“食安封签”保障配送环节的安全之外,还需要加强平台审核和店铺监管,保证食材采购、食物加工等多个环节的卫生和安全。

  食品安全是副重担,一头担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头担着扩大消费、产业升级的期许。我们期待,在互联网时代,监管的完善能跟上新业态的发展,在“看得见”的基础上实现“管得好”,不断提高社会共治水平,守护好你我“舌尖上的安全”。(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年巍)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严守食品安全底线须把好每一关

     “点七道菜六道假”警示跑腿代购别跑偏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中经评论:"食安封签"提升外卖食品"全链条"监管能力

2021-05-19 07:4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