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如此“拜金”的老师,不配拥有三尺讲台

2021年03月01日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别怪我瞧不起你,我告诉你,某某同学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妈五十年挣得都多。”天津一位曾被评为“最美女教师”的老师因为这段话迅速“红”遍全国。

  真是话丑理不糙吗

  这名天津教师,她直接从家长收入开始对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瞧不起这名学生是因为他家长没钱,更何况,这名学生才上中学啊!我不认为他从此会因为这番话奋发图强,因为老师没告诉他怎么奋斗,而是直接指出了根本原因,潜台词是:问题不在你,你家长不当官,收入不高,又没有多少素质。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失连累家长被人这般平白羞辱吧。【详细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应该集中在孩子是否认真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体魄,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应该放在学生家长是否有钱、是否是官员,或者其他有利于老师拓展社会交往的事情上。这些媚俗、庸俗的价值评判,往往与教育学生的方向南辕北辙。【详细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

  教师的职业贡献在于育人。偏离了育人的天职,师德的底线被无下限地践踏,育人的天然保障就会轰然倒塌。教师“你妈妈一年挣多少钱?”式的诘问,比社会上其他职业的成年人诘问,其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可能扭曲了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知,扭曲和干扰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此,师德的重要性,对教师客观全面科学的考核不能失之于口号,不能被唯分数和升学率所挤压。【详细

  作为一名老师,她不仅没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反而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时,掉进了收入鄙视链的陷阱中。我们暂且不论课堂当时的情境如何,谁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批评训诫学生完全可以理解。但这名老师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必要扯到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家长收入问题上来讽刺学生。【详细

  必须加强师德管理

  “最美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是一个足以让人深刻反思的案例,加强教师师德的引导、教育,加强教师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生涯最幸运的事,让学生遇到最美教师,让最丑教师远离教师队伍,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任重道远。【详细

  把教育推向单一的金钱化、功利化本身就是对教育的窄化,老师本身也不应传递出挣钱多的人就是人生赢家的价值观。从长远来看,若价值导向如此,还有哪名学生肯耐得住金钱的诱惑,专心从事一些超功利性的事业?对于教师梯队中的毒瘤就应该及时清除,相关部门干得漂亮!【详细

  微言大义:

  @种桃树:老师恨不得去有钱的家长那里当孙子吧。

  @设计工场:不取消教师资格证,真对不起上一次热搜。

  @先森:看人下菜碟,这就样还为人师表呢。

  @赵老宽:来来来,学生们填个表,你们家里开什么车,爸妈在哪里上班?

  @虾米的包子:这老师真有本事的话,就去高端贵族学校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被这样一名老师教育长大的孩子,抛开学习成绩而言,学生们的价值观能被扭曲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教育的初衷都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如此“拜金”的老师,不配拥有三尺讲台

2021-03-01 11: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新闻背景:

  “别怪我瞧不起你,我告诉你,某某同学的妈妈一年挣的钱都比你妈妈五十年挣得都多。”天津一位曾被评为“最美女教师”的老师因为这段话迅速“红”遍全国。

  真是话丑理不糙吗

  这名天津教师,她直接从家长收入开始对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瞧不起这名学生是因为他家长没钱,更何况,这名学生才上中学啊!我不认为他从此会因为这番话奋发图强,因为老师没告诉他怎么奋斗,而是直接指出了根本原因,潜台词是:问题不在你,你家长不当官,收入不高,又没有多少素质。我想,任何人都不会希望因为自己的过失连累家长被人这般平白羞辱吧。【详细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和评价,应该集中在孩子是否认真学习,形成健康的人格和体魄,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而不应该放在学生家长是否有钱、是否是官员,或者其他有利于老师拓展社会交往的事情上。这些媚俗、庸俗的价值评判,往往与教育学生的方向南辕北辙。【详细

  教师的工作是育人

  教师的职业贡献在于育人。偏离了育人的天职,师德的底线被无下限地践踏,育人的天然保障就会轰然倒塌。教师“你妈妈一年挣多少钱?”式的诘问,比社会上其他职业的成年人诘问,其对学生的杀伤力更大,可能扭曲了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知,扭曲和干扰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此,师德的重要性,对教师客观全面科学的考核不能失之于口号,不能被唯分数和升学率所挤压。【详细

  作为一名老师,她不仅没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反而让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时,掉进了收入鄙视链的陷阱中。我们暂且不论课堂当时的情境如何,谁都有脾气不好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批评训诫学生完全可以理解。但这名老师完全可以就事论事地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不必要扯到八竿子都打不着的家长收入问题上来讽刺学生。【详细

  必须加强师德管理

  “最美教师”被撤销教师资格,是一个足以让人深刻反思的案例,加强教师师德的引导、教育,加强教师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比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遇到一位好老师,是学生生涯最幸运的事,让学生遇到最美教师,让最丑教师远离教师队伍,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任重道远。【详细

  把教育推向单一的金钱化、功利化本身就是对教育的窄化,老师本身也不应传递出挣钱多的人就是人生赢家的价值观。从长远来看,若价值导向如此,还有哪名学生肯耐得住金钱的诱惑,专心从事一些超功利性的事业?对于教师梯队中的毒瘤就应该及时清除,相关部门干得漂亮!【详细

  微言大义:

  @种桃树:老师恨不得去有钱的家长那里当孙子吧。

  @设计工场:不取消教师资格证,真对不起上一次热搜。

  @先森:看人下菜碟,这就样还为人师表呢。

  @赵老宽:来来来,学生们填个表,你们家里开什么车,爸妈在哪里上班?

  @虾米的包子:这老师真有本事的话,就去高端贵族学校吧。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塑造什么样的人。被这样一名老师教育长大的孩子,抛开学习成绩而言,学生们的价值观能被扭曲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无论是什么时候,教育的初衷都是教会孩子做一个自尊自信自强、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年巍)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