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又现狗血财富剧 上市公司董高监应时常扪心三问

2020年06月03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何建华认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低迷的不确定性,欲求中国股市成为“健康牛”,关键在于上下同欲,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董高监们应当时常扪心自问三个问题。

  社会公众在影视屏幕上看多看腻了各色虚构的人生狗血剧,资本市场上的股民也时不时、不得不面对A股狗血人生财富剧。近日,康泰生物董事长离婚被分走235亿元股份,刷新A股分手费最贵记录。由于战“疫”利好,康泰生物股价目前处于历史高位。面对天价分手费,网友质疑:会不会是“离婚式减持?”“另类割韭菜的方式?”“投票权如何分配?”股民也对公众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甚为忧虑。民间俗语说,夫妻和,全家乐;夫妻吵,老少跑。作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民投资买了你的股票,你们却上演狗血人生财富剧,让投资者情何以堪呀?

  事实上,这里涉及到对股票这个怪物属性的认知。股票是什么?简单说,就是投资者寄情于上市公司的一个交易凭证。有人认为,买了股票也许会发财,不单单投入资金,也把自己最良好的愿望维系在股票身上。资本市场投资、股市涨与跌,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投资情绪”与“财富效应”,也就是亿万投资者汪洋大海一般的欲望与恐惧情绪的跌宕起伏,影响并决定了股票涨跌与股市兴衰,其中关键要素是作为公众产品的上市公司品质以及董高监的行为操守。股市要想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一定要坚决地与人性贪欲弱点作斗争。

  自1985年岁首股票在绝迹30年后重返上海滩至今,中国股市从无到有、由小而大,牛熊转换、起伏跌宕,顶风冒雨、艰难前行,其中一个不容置疑的内在逻辑,就是不断与人性贪婪的劣根性致命弱点进行着顽强抗争。股市生态系统里,一些企业并不具备良好的上市品质,它们却精心设局、巧妙包装,伪造业绩、欺世惑众,混入IPO行列,试图通过上市实现原始投资百十倍增值后退出的梦想,这就从源头上“病从口入”,给股市植入了毒素。一些企业采用上市融资、并购定增、定向发行再融资等五花八门的“金融创新”手段募集大笔资金,可并没有将这些来自大众口袋的“真金白银”投入实体经济扩大主业再生产,而是通过投资借贷、资产管理、金融运作等途径,将资金用于买卖股票、炒作房地产等虚拟经济领域,大玩“钱生钱”的游戏。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董高监并没有专心致志于企业经营管理,而是蓄谋编造业绩故事、良好预期、发展神话,借机炒作股价,大肆甚至违规恶意减持套现,使股市成为他们大割散户韭菜、谋求一夜暴富、跻身食利阶层、实现“海外移民”的“圈钱市”。说白了,中国股市上演的狗血人生财富剧太多了。近些年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不断上演一幕幕爱恨情仇婚变狗血剧,不禁让股民产生联想:到底是感情出了问题,还是另有他图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经济低迷的不确定性,欲求中国股市成为“健康牛”,关键在于上下同欲,构建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环境。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董高监们应当时常扪心自问:一是公司上市融资为了什么?无疑应当是为了做优做强做大主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为投资者创造财产性收入。二是投资者买你公司的股票干嘛?无疑是看好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良好业绩、潜力预期、分红回报,以及在买卖股票过程中的交易乐趣等。三是作为大股东,你怎样才对得起买你股票的股民,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显然应当不忘初心,脱虚向实,为实体经济服务,心无旁骛深耕主业;应当有责任担当,以股东为中心,不断提升股票投资价值;应当有家国情怀,切实肩负起公众公司的社会责任;同时在个人品德操守上,也应当高于常人。(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何建华)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以“强监管”推进资本市场“补短板”

     金融委重磅发声 资本市场造假将无处遁形

     战“疫”当前,给上市公司一次“责任估值”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A股又现狗血财富剧 上市公司董高监应时常扪心三问

2020-06-03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