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制高点已成为各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抢占先机的“首选项”。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总书记的讲话为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指明了方向。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需要多措并举,实现从“物理叠加”到“化学反应”的质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
融合的先导是高质量的教育。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必须贯彻系统观念,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融合提供充足的智力和人才储备。我们要增强教育自信,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目标,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优化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打造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人才培养相互支撑,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的良好局面。
融合的基础是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创新都有赖于大批原创性的科技成果的支撑。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2024年发布的创新指数显示,我国已跃升至第11位,是排名最高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但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医疗装备等领域,我国被“卡脖子”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当务之急是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做强基础研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为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有效支撑。同时,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加强前沿性、颠覆性技术研发,尽快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形成非对称性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