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防范疫情反弹任务仍然艰巨繁重。面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慎终如始”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重要讲话中的高频词汇。3月4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总书记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对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3月10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他强调,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要保持头脑清醒,越是要慎终如始,越是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3月18日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他再次强调,要慎终如始、一鼓作气,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始”与“终”的命题中,蕴含着事物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起点是事物发展肯定性的节点,终点是事物经过两次否定、两次转化所形成的节点,对事物的演变、发展具有新的肯定性。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可见,事物运动变化须历经“量变-质变-量变”的过程。按照这一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大战大考”中,如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危中之机,不断化危为机,深刻理解“始”与“终”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控“始”与“终”演变的关键节点,便显得尤为重要。
审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起点和终点总是联系着的统一体。恩格斯指出:“第一次否定的时候,就必须使第二次否定可能发生或者将有可能发生。”也就是说,起点必然向着终点发展,它潜藏着后继的一切,因此具有可预见性。尽管人类对新冠肺炎病毒尚未完全认识,但从战“疫”一开始,举国上下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步调,在疫情防控的各个阶段,坚持“全国一盘棋”,听从党中央和国家的统一号令和全方位协调;而要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正是这些最基本最重要的坚持和努力,决定了抗疫的力量对比和战场形势不断向着有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
关注事物发展的每一阶段,起点和终点之间往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量的积累会促成质的变化,质则规定着量的变化范围。所以,起点和终点都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便意味着,终点不是一下子可以达到的,需要经过一段逐步发展的过程。所以,要一以贯之地增强忧患意识,防范各方面的风险挑战;要善于积极利用内外部环境的一切有利因素,化解复杂矛盾,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直至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正因为如此,在疫情暴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在积极向好的态势拓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聚焦事物发展的每个状态,质变的临界点常常具有模糊性。因为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着,共同推动了事物的向前发展,所以这一过程格外复杂、充满变化,让事物在质的发展方向上存在不确定性。从4月29日至5月14日的半个月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强调“决不能前功尽弃”,多次提醒要清醒看到国内外疫情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反复强调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正因为如此,在疫情防控工作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在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的态势下,更须强调“要及时完善我国疫情防控策略和应对举措,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保持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态势”。
若将视野投诸事物发展的更开阔的生命周期,“始”与“终”又具有相对性和连续性。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况认为:“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此事物之始,可能是旧事物终了、质变的结果;此事物之终,又会是新事物孕育、初生的开局。疫情防控阻击战就是如此,当前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战略性成果,仍不能轻言胜利,同时“后疫情”阶段的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诸多命题必须提上议程、协同考量、统筹推进。疫情之下,全球共此冷暖,疫情防控与经济复苏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这就要求我们以宏观的视野、系统的眼光,动态而深入地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实现疫情防控整体战与治国理政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只要我们紧抓时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势必能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新作为迈向新征程新起点!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