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兴康:价格机制的减熵功能

2020年05月19日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一般来说,在众多配置资源方式中,价格机制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消除的信息熵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源使用效率最高,另一方面使得人力激励最准。

  人生在世有个基本事实:相对人的欲望资源往往不够。不够的资源称为经济资源,多人需求同种经济资源称为竞争。协调竞争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人们需求春节期间的火车票,可以按价购买,可以排队。

  从效果看,各种方式中只有按价购买没有浪费。买者所付金钱是产出换来的,而产出与报酬相等(边际产品等于边际收入)。排队方式中,用在等候中的时间对任何人没有好处。武力解决方式中,付出的时间、精力不仅对任何人没有好处,还可能伤人害己。

  为何价格机制配置资源没有浪费?因为价格提供的信息量最大,衡量的价值最“准”。如果以排队方式获取车票,时间成本较低者获得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时间成本较低不能代表对车票评价较高。如果以武力方式获取车票,武力较大者获得的可能性较大,但是,武力较大不能代表对车票评价较高。只有以“价高者得”的方式能够保证购票者对车票的评价大于或等于票价。

  也就是说,按价购买行为能够区分各人对经济资源的评价,使得评价大于或等于价格的人获取车票,其他方式难以区分购票者心中的价值大小。根据信息论原理,如果以信息熵代表购买者的需求信息,那么,相比其他配置方式,价格提供的信息量最大,消除的信息熵最多,保证评价大于或等于市价的人获取商品,使得买者盈余最大。这是古今中外多数经济资源通过价格交换的主要原因,也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原因。

  从效果看,价格机制提供的信息量较大,从投入看,价格机制本身需要的信息量较少。例如我用50元购买一张车票,我仅需要知道车票价格,诸如价格是如果形成等情况,是乘车的人多了还是少了,车次多了还是少了等,与我购票行为无关。卖者仅需要知道我买还是不买,不需要了解买票的性质、原因等其他信息。我乘车为了去异地工作、看望朋友还是观光旅行,对卖票者而言是无关紧要的。

  一般来说,自己比别人更了解自己,更了解自己对物品的评价。此类信息分散在每个消费者头脑中,单一个人无法了解众人分散的信息,所以,众多消费者分散决策比个人集中决策更具信息优势。

  众人的买卖行为决定了市场价格。从资源消费与人力激励角度看,市场价格指导资源使用与人力激励的效率最高(边际成本等于市场价格等于边际效用)。其他方式由于信息劣势,代价与效用难以达到市场均衡价格,指导资源使用与人力激励的效率较低(没有均衡价格指引,边际成本往往不等于边际效用)。

  当然,价格机制处理信息具备比较优势,仅就机制本身而言。现实世界中,同时存在依靠管理者“有形之手”配置资源的方式,比如城市街道往往不按行者行程收取价格。这是为什么?

  因为价格机制的前提是了解消费者需求信息,而共用品往往不具备此前提。事实上,街道建造者难以了解行人的行程数量,难以据此收费。所以,古今中外城市街道往往由政府部门建造提供,费用由纳税人共同承担,私人建造,直接收费的情形很少。同样是交通服务,高速公路进出口较少,容易了解通行者行程数量,所以,高速公路按照路程收费的情况较多。

  从供给角度看,一般来说,价格机制同样具备信息优势。相比其他方式更能降低信息熵、增加确定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一般来说,在众多配置资源方式中,价格机制提供的信息量较大,消除的信息熵较多。这一方面使得资源使用效率最高(使得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另一方面使得人力激励最准(使得边际报酬等于边际产出)。

  (作者系经济学者)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

王兴康:价格机制的减熵功能

2020-05-19 08:31 来源:深圳特区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