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年轻群体过度消费 需要未雨绸缪

2019年09月01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对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家庭、学校、金融机构等要共同努力。只有未雨绸缪,才能在发挥年轻群体消费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其过度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据媒体近日报道,去年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增长近两成;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797.43亿元,是9年前的近10倍。有人认为,这意味着中国人不爱存钱、爱花钱了。专家表示,不应简单作此总结。与其他国家对比,中国储蓄率仍然位居前列。人们储蓄态度的转变说明中国内需型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不过,一些人特别是年轻群体应实现从信用卡“卡奴”到“卡主”的转变,避免过度消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尽管中国储蓄率仍然位居前列,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延续几千年的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消费观正在悄然改变。这点在已经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之一的90后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有研究报告指出,90后平均存款约815元。作为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更热衷于花呗、白条等网贷平台。而现实中,一些“套路贷”团伙就利用这个群体的金融消费特点来谋取不当利益。

  由于年龄因素,大多数00后还在接受学校教育,还没有走向社会成为有独立收入的个体,因而研究机构还没有足够的消费数据来归纳其消费观念特征。但从现实观察看,这似乎更是个“不差钱”的群体。他们追求生活的品质,追求商品的精致,消费更为大胆。很多已经走进大学校园的00后,超前消费比90后的师兄师姐有过之而无不及。

  90后、00后消费观念的改变意味着什么呢?从经济学上来说,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他们的积极消费必然会带动内需的增加。同时,他们对商品质量和服务品质的高要求,也会促进内需提质,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如果这种消费变成了过度消费,导致储蓄率大幅下滑,以至于没有足够的储蓄转化为投资,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负债率的增加,从而埋下金融隐患,甚至可能影响经济安全。

  应当说,消费观念改变带来的行动改变是具有两面性的,既有正面意义,又有负面影响。目前来看,强调后者或许会给人以“小题大做”之感。但是,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这样的危机意识我们必须要有。

  有鉴于此,对年轻群体的消费观念进行正确引导,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这种正确引导不是口头说说,而是要付出真实的行动,家庭、学校、金融机构等要共同努力。家庭要引导年轻人树立“量入为出、适度透支”的消费观。学校要开设理财课,让学生正确认识金融、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认识收入能力和借贷消费的关系,认识理性消费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开发消费信贷产品,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收入和偿债能力,绝不能为了利润而刺激“借贷消费”。

  只有未雨绸缪,全社会真正行动起来,才能在发挥年轻群体消费积极作用的同时,避免其过度消费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超前消费不是洪水猛兽,也别过度沉迷

     拒绝过度消费 别让周小川的担忧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

避免年轻群体过度消费 需要未雨绸缪

2019-09-01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