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设置,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服务经济民生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8月22日,央行发布消息,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金融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规划》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8月23日《证券日报 》)
对于快速发展的金融科技而言,《规划》的印发正当其时。《规划》为金融科技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发挥出服务经济民生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无怪乎有业内人士对《规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国金融科技第一份科学、全面的规划,是金融科技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窃以为,这绝非溢美之词,而是由衷的赞叹。
应当说,这些年来,是互联网金融让金融科技初现端倪。考虑到互联网对许多产业的颠覆性影响,带着互联网基因的金融科技从诞生第一天起就颇受争议。有人欢呼,有人批评;有人质疑,有人支持;有人恨之,有人乐之。尽管有P2P倒闭潮、套路贷、虚拟货币炒作等不良事件的影响,金融科技还是倔强地成长着,在时间的洪流中愈发展现出自己的风采和魅力,成为谁也无法漠视、无法回避的存在。
2017年5月,央行成立了旨在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的金融科技委员会,金融科技由此逐渐驶入规范化通道。对于金融科技如何规范发展,央行是有系统、全面、细致的考虑的,《规划》印发不过是“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由此观之,《规划》是管理层着力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基础性文件。
《规划》确定了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等六方面重点任务。分析这些重点任务可以发现,《规划》着眼于处理好金融与科技、金融与经济、金融与民生、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等几组关系,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放在利用科技手段,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需求的作用上。
从这个角度看,《规划》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系统设置,是金融主动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发展的服务提质和产业提升,是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进而改变金融供给的观念更新和模式革新。
我们有理由相信,借助《规划》,金融科技一定能够推动中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从而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金融保障。(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创新监管模式 “监管沙盒”助推金融科技发展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