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社会办医需防“好经念歪”

2019年06月14日 07: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意见亮点不少,直击问题要害,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顶层设计”促进社会办医,助力健康中国的决心,是一部科学合理,可行且必要的好“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立足社会办医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巩固和加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又推出一批鼓励支持政策。

  意见在审批准入、审核评价、校验服务、人员资质、监督管理等涉及医疗质量安全方面,对社会办医和公立医疗机构一视同仁,同等待遇;在规划、税收、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向社会办医进一步倾斜。

  社会办医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可提供基本医疗卫生的服务,主要提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服务需求。虽然,我国社会办医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因为起步晚、底子薄、重视不够等,导致与公立医院相比,在服务能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

  上述意见正是为此而来。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过往,此次意见亮点不少,直击问题要害,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顶层设计”促进社会办医,助力健康中国的决心,是一部科学合理,可行且必要的好“经”。关键在于如何把它念好,防止被一些“歪嘴和尚”给念歪。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有经验或者教训可循。比如,社会办医在近些年的实践中,尽管不乏相关政策支持,但政策在各地落实时仍出现不少莫名碰壁的“玻璃门”、先进来又出去的“旋转门”,让相关从业者叫苦不迭。再比如,传统的社会办医监管大多属于末端治理、事后监管,往往在出现患者伤亡、医患冲突等行为后才由执法部门介入。这带来一个后果,在事发之前失之于宽,在事发之后又失之于严,政策缺乏连贯性和可预期性,一直以来都让人诟病。还有,尽管政策宽松,“放管服”是大势,但一些部门对社会办医越界干涉、微观干预社会办医主体和行为的现象依然较多。诸如此类,即便“出发点是好的”,却都是不应该发生的,也是“好经念歪”的表现。

  因此,要使意见落到实处,使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除了提高认识,形成共识,还需“以史为鉴”,未雨绸缪,坚决防止一些“歪嘴和尚”把“好经念歪”。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发现这种现象,及时纠正,让社会办医的红利能够得到充分释放。

  毋庸置疑,医疗卫生是人命关天的事业,必须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如果因为“促进”便放松甚至取消必要的监管,就会让不符合条件、损害民众健康的办医者进入,这是对民众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投资者的不负责任。总之,支持社会办医,繁荣壮大健康产业,调动全社会资源才能更好呵护人民健康。(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为社会办医营造良好环境

     激发社会办医的“鲇鱼效应”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