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主题公园市场降温不是坏事

2019年06月11日 13:1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主题公园项目降温是一种理性回归。未来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将步入淘汰赛阶段,游客将向有IP的项目集中,市场集中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兴建大潮退去之后,主题公园市场迎来了“冷却期”。近日,媒体记者从AECOM集团联合国际主题娱乐协会(TEA)共同发布的《2018全球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获悉,在过去18个月里,中国在建和拟建的主题公园项目锐减。有专家表示,主题公园在经历了大肆扩张之后,一些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如今市场恐将进入“谨慎期”。(610日《北京商报》)

  不管“全球”情形怎样,近两年,国内各地陆续有主题公园项目停摆的消息见诸报端,主题公园项目降温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20186月,有媒体曝出南京“梦工厂”项目遭遇搁浅。今年2月,全球第七大主题公园集团六旗与山水文园集团合作的项目宣布推迟开业时间。同月,计划于2020年在广东省开业的神舟航天乐园也被曝出开工日期一再延期,项目几近停滞。

  主题公园项目之所以降温不是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必然。中国许多主题公园项目与大型地产综合捆绑,形成了主题公园与酒店、商业及住宅等用途共存的情形。而近年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严控文旅产业和地产项目捆绑发展。这一新政无疑令不少原本举着主题公园旗号开发地产的企业打起了“退堂鼓”,选择将部分筹备中的项目暂缓搁置甚至取消。同时,一些企业也有可能因为资金链的压力而导致项目施工迟滞或者干脆“另谋出路”。

  更主要的,国内许多主题公园项目虽然建成了,但是或缺乏创新,或有公园没主题、同质化现象严重,而有些地方热衷于建设主题公园,不过是开发商受利益驱动在打擦边球,打着旗号借机发展地产而已。这样一来,主题公园项目不仅难以形成吸引力,而且负债累累,亏损严重。应当说,定位模糊、仓促上马的主题公园,在本质上是对土地和资源的浪费。这些教训,也让一些跃跃欲“上”的主题公园项目不得不冷静下来。

  由是观之,无论出于什么原因考量,主题公园项目降温都不是坏事。相反,应该是好事,也是种理性回归。

  可以预见,未来国内主题公园市场将步入淘汰赛阶段,游客将向有IP的项目集中,市场集中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很可能出现“巨头争食”的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与知名国际主题公园相比,国内主题公园在文化IP输出以及管理等方面尚存明显差距。很多中国企业希望把传统文化转化成IP,运用到游乐园当中。但到目前为止,国内主题公园IP仍旧较弱,对主题公园的运营管理也明显滞后。只重视前提投入,缺乏后期维护,依然是不少主题公园项目的通病。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根本解决,纵然是那些已经建成、正在运行的主题公园项目,也仍然有可能被市场淘汰。当然,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结果,应当尽力避免,这也是主题公园市场降温给我们带来的有益警示。(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假公园真地产”的算盘其实很不划算

     主题公园岂能异化为地产公园

(责任编辑:邓浩)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做好垃圾分类这件小事    2019年06月10日
  • ·5G:中国挑大梁 世界共参与    2019年06月08日
  • ·传承一份记忆 涵养一种情怀    2019年06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