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成糊涂账 需培养更多明白人

2019年06月13日 10:25   来源:东方网   左崇年

  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垃圾,垃圾分类成为关系每一个人的话题。但公众对垃圾分类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多少人会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后再丢弃呢?《法制日报》记者对此采访了不同地区的十余人。对于为何要进行垃圾分类,多数受访者都能给出明确答案——保护环境、有效利用资源。但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却很少有受访者能说明白。(6月12日《法制日报》)

  垃圾如何分类?媒体调查发现很少有受访者能说明白。这具有普遍性,别当笑话讲,人们也不能当笑话听。之所以如此,稀里糊涂,也不是公众糊涂,而是“垃圾分类”这个牵着民生,连着文明的大事,一直是遭遇“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一般人都不知道”的尴尬。

  垃圾分类的意义,公众皆知。近年来,随着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垃圾分类早已不是陌生概念,在大街小巷、住宅区域,纷纷摆上了具有分类功能的垃圾桶。但在实际生活中,不少分类垃圾桶却形同虚设,人们随手乱扔、随处丢放垃圾的行为司空见惯。但实践证明,历经十余年的政策推广和试点,垃圾分类已经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但即便如此,垃圾分类也大多停留于概念层面,难有实质性推进。

  造成这种“不明白”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只是公众“分类投放的意识比较淡薄”,或者是公众不愿或者不支持垃圾分类,而问题的症结所在并不非公众不愿,而是不会垃圾分类。由于平时有关部门对垃圾分类的常识普及太少,以致大多数公众至今仍然是个“垃圾分类盲”,公众很难知道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的垃圾;由于有关部门对垃圾分类并没有从行动上高度重视起来,所以垃圾分类,是说的多,做得少;再说,如今在公共场所,或在小区,都分放了两个垃圾桶,有的是用黄绿两种颜色,有的是在垃圾桶上喷了字样“可回收物”“其他垃圾”。但是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是“其他垃圾”?大家都稀里糊涂。都抱有从众心理,大家都实际上不分类,随便投放。

  垃圾分类别成糊涂账,需培养更多明白人。垃圾分类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难题,源头也就是居民家庭,如果做不好,后面的难题就成倍地增加。因此垃圾分类推行要想顺利推进,不仅需要公众明白,更需要有关管理部门明白起来,当好明白人。一方面加强垃圾分类常识的宣传普及,让市民知道那些“可回收物”,哪些“其他垃圾”,怎么样样分类,失职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一方面需要加强引导和指导市民垃圾分类,长期以往,养成自觉垃圾分类的习惯,人人争当明白人,那么,垃圾分类才能全面推广,并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