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脱贫”新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03月14日 10:5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正是基于互联网红利和帮助农村脱贫的双重考量,越来越多的电商也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农村。他们通过兴农扶贫平台,探索“互联网+脱贫”新路径,既激活了农村生产的活力,也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出口渠道。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乡村振兴战略意义更重。两会期间,来自乡村、关注“三农”的代表委员们,热议并展望美丽乡村新图景。其中,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徽县陇上庄园淘宝店负责人梁倩娟还在两会“代表通道”上讲述了她的陇南电商扶贫故事。

  从目前看来,各种“淘宝村”、“淘宝镇”的不断崛起印证了未来互联网的红利在农村这一说法,同时也说明了互联网具备着改变农村,帮助农村振兴的力量。可以预见,通过互联网帮助农村脱贫将成为大势所趋。

  实际上,我国的不少农村并不缺乏富有竞争力的产品。由于受限于经济和科技发展,有些人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思维局限性,导致大部分产品都“养在深闺人未识”,无法走出自己的一方天地。“二元市场”理论对于这一现象也作过解释,即贫困者由于自身能力和渠道的限制,只能进入次要市场,这也是一些农村一直无法摆脱贫困的原因所在。也是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即便当地出现了人才,大多也是“孔雀东南飞”。

  应当看到,相比于城市,具有极大提升空间的互联网普及率是农村互联网发展潜力巨大的有力佐证。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到2018年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59.6%,其中农村地区仅为38.4%,农村地区的非网民占比高达63.2%。

  正是基于互联网红利和帮助农村脱贫的双重考量,越来越多的电商也开始将目光着眼于农村。他们通过兴农扶贫平台,探索“互联网+脱贫”新路径,既激活了农村生产的活力,也为农村产品提供了出口渠道。

  如今的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随着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以往城乡之间的信息障碍逐渐消弭,不少农村山区所蕴含的丰富自然资源和生物资源被发掘,旅游资源也得到了宣传。更为可喜的是,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运用下,很多农产品的附加值得到了提升,并通过互联网平台成功“走出去”,以此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助力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可以说,互联网和电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选择。这不仅在于电商平台为产品宣传、销售所起的渠道作用,更因为电商具备着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结合下游需求,根据乡村的特色优势和产品特点,为其设计针对化的策略,整合优质资源,以此提升其产品竞争力,最终形成成熟的产业。我们期待,优质农产品卖上好价钱,广大农民的致富路也将会越走越通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盘和林)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
把乡村振兴这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做好

     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