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张国栋认为,排查金融服务费,不能只盯着奔驰汽车金融乃至整个车市,而是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延伸到消费贷款、房贷等方面。这其中,某些不良商家为了额外获利,强行对原本不存在借款需求的消费者群体“搭售”甚至“诱骗”,将普通“消费者”转化成“借款人”,以此额外牟利。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更是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坚决对其说“不”。
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不仅揭露了汽车销售的一系列潜规则,也一举撕开了“金融服务费”的黑幕。实际上,这种不明不白的贷款收费不止出现于购车市场。有专家向记者表示,现阶段,普通消费贷款、车贷和房贷等场景贷款中“搭售”甚至欺诈行为已成为某些经销商、代理商灰色获利“潜规则”,严重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4月17日《每日经济新闻》)
西安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事件持续发酵。这件事情将原本“小众”的汽车金融公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也迫使汽车金融行业直面各界质疑。几天时间内,地方市场监管部门、税务部门、银保监会等火速介入并展开调查。银保监会更是要求奔驰汽车金融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对其经销商是否存在类似违法违规收费问题进行排查,并进一步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明确要求经销商不得以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名义收取费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其实,在以往的消费者权益纠纷中,金融服务费一直是车市投诉的重点。今年3·15期间,合肥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2018年度消费维权典型案例中,4S店“违规收取金融服务费”位列榜首。透过金融服务费的种种疑点,也让人看到车市“水很深”。相信经过此轮排查整治,车市的金融服务费乱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观。
当然,排查金融服务费,不能只盯着奔驰汽车金融乃至整个车市,而是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延伸到消费贷款、房贷等方面。这其中,某些不良商家为了额外获利,强行对原本不存在借款需求的消费者群体“搭售”甚至“诱骗”,将普通“消费者”转化成“借款人”,以此额外牟利。这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更是违法违规行为,必须坚决对其说“不”。
事实上,包括收取金融服务费在内的各种贷款收费乱象并非始于今日。长时间以来,“未按照规定承担抵押物评估和登记费用,转嫁经营成本”以及“将经营成本以费用形式转嫁给客户”等都是一些商业银行受到监管处罚的原因之一。此前出台的《关于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的通知》明确,服务收费应合乎质价相符原则,不得对未给客户提供实质性服务、未给客户带来实质性收益、未给客户提升实质性效率的产品和服务收取费用。服务价格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各项服务必须“明码标价”,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使客户明确了解服务内容、方式、功能、效果,以及对应的收费标准,确保客户了解充分信息,自主选择。
现在看来,相关规定并未得到严格执行,其中除了一些商家“缺乏道德血液”、也与监管滞后有关。现在,诸多黑幕已经被一一撕开,相关监管部门就应顺势而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金融服务费进行认真排查,彻底整治。同时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张国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名不正言不顺的“金融服务费”为何收了这么久?
让“金融服务费”尽早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