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怼局长”能解决交通问题吗?

2019年02月15日 06:54   来源:工人日报   邓海建

  据2月13日《新京报》报道,近日在西安电视台一档问政节目中,当地交通局局长回应黑车问题时,遭主持人连发数问怒怼:“3年了!还需要现在重新调研吗?为什么有这么多黑车,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坐黑车,难道您不知道吗?”“是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能力不足、态度不端正、还是有什么为难情绪?”

  主持人火药味十足的直来直往,看得人惊心动魄,又直呼过瘾。过瘾的,是主持人说出了群众的心里话;担心的,是这样不留情面的操作会否被“秋后算账”。

  作为一个电视媒体人,对于这样的“爆款提问”,我虽然也有点赞之心,却不至于太过兴奋:第一,这是一档问政节目。熟悉节目属性和流程的人就知道,问政节目和一般的民生新闻节目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地方纪检等部门撑腰。脸红冒汗、长枪短炮,是这类节目的“人设”常态,因此主持人即便稍微过火,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第二,一个地方的交通局长对于黑车等问题,当然是了然于心的,“不会管、不想管、还是不敢管”的追问,更多的还是情绪表达。从专业上来看,舆论监督“骂得狠”到底是不是好事,还不一定。

  几年前,大江南北的电视问政节目火得一塌糊涂。不过,时间长了,热度减了,有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了。比如,问得太稳,按照剧本走,和表演差不多,意义不大;问得太狠,对一把手来说也未必公允,毕竟,三五分钟的临场反应很难和平时的工作画上等号,一时嘴皮子爽,不如拿出实锤的爆料来佐证工作的怠惰或失责。依法依规问责黑车处置问题,比靠舆论倒逼交通局长“突击解决”更靠谱。

  当然,问政节目的真话和狠话还是有示范意义的:一是让公众更期待媒体能打破本地监督的魔咒。解决问题才是最要紧的,而不是想着去“解决”提出问题的人。二是公共治理现代化和媒体监督要“比翼双飞”,监督虽然有些难,总比小问题拖成大问题好得多。说破无毒、有则改之,让舆论监督的聚光灯亮一些,天不会塌下来。

  “主持人怼局长”能解决交通问题吗?这拷问的不仅是地方治理的智慧。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