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西安市全年发放的低保资金达到6.25亿,低保户的审查认定工作到底是如何进行的?低保金是否按时发放,有没有发放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昨晚,西安电视台今年第三期电视问政节目开播,西安市民政局和各区县民政局的负责人接受现场问政,面对曝光的“错保”、“漏保”、审查不严、工作作风差等问题,西安市民政局局长王碧辉表示,将认真梳理、迅速行动、抓紧整改,在短时间内有一个明显效果。(3月9日《三秦都市报》)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为困难群众编织起的基本生活保障网,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和谐稳定,更是公平正义的底线。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诸多问题,“错保”、“漏保”现象层出不穷。不过,纠偏却不能靠一两次的“问政”,这需要有长效的纠错机制,需要有“问政”式监管。
西安有19万低保人口,低保资金达到6.25亿,这不是件轻松的工作,但这并不等到可以不负责任。正因为任务艰巨,更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精准“低保”。
其实,“问政”能发现的问题是极其有限的,毕竟只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发现的。可即便是如此,发现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有的低保户找不到本人,甚至有住户已经拆迁14年,有的住户早5年前就搬走了,可仍然享受低保。按照城镇低保要求,每年民政工作人员都要入户调查,入户核查存在明显不实问题。可事实上工作人员根本就没有做。核查环节流于形式,就会出现不严不实的问题。有的该拿到低保的没有拿到,有的不该拿到的却拿到了。
低保应该是应保尽保,不该保的决不能留在低保户名单上。而低保是有硬杠的。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一方面按照要求确定低保,另一方面需要精准核实低保人员,做这项工作,要做得细致细心,而没有任何的私心,否则,“人情保”会泛滥成灾。如何监管低保工作人员?这既需要严厉的惩罚,又需要周密的监管。显然,也需要“问政”,不过,电视“问政”的形式太稀缺了,在一些地方根本就没有电视“问政”这回事。套用电视“问政”,各地应该建立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普通群众、网友对当地低保情况进行调查和“问政”,如此,就会形成很强的震慑力量。
“使低保成为低收入者的及时雨,而不是高收入者的零花钱。”群众的呼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是对低保政策的期待。要想让低保政策不辜负群众的期望,这应该建立全方位的具有地方特点的“问政”,高举监管之手,让低保政策变得“清明”起来。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