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改名不一定有利发展

2016年06月14日 07:4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电视问政重在场外解难题

  陕西一些城市的领导近期上电视接受问政,让大家感受到一股新风。近日,陕西西安市民电视问政活动也举行第二期,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受群众“考问”。面对接连来自现场、网络及热线电话的提问,该局官员的回答中频繁出现“惭愧”“痛心”“下决心”“下一步”等词汇,而“红脸”“出汗”与“尴尬微笑”等表情,成为当晚接受质询干部的真实写照。

  【短评】 电视问政在一些地区推出以来,之所以广受关注,就在于它敢动真格、不留情面,将领导干部置于媒体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不仅要在直播现场回答问题,还要接受现场观众的打分评价。这种行政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加上电视、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特点,大大提升了群众议政献策的积极性。同时也应看到,领导干部在台上直面问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真正将问题整改落实到位。只有拿出详细的整改方案,明确责任人员、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确保各项整改落实到位,及时、全面、准确公开整改情况,才能真正发挥电视问政的作用。

  莫让骗局扰乱招生秩序

  高考录取工作即将开始,据报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经常将作案目标锁定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或填报志愿不理想的考生,各种招生诈骗层出不穷。近日,重庆渝北警方揭露了10种高考招录诈骗类型,并为考生、家长准备了防骗指南。

  【短评】 从各类虚假大学集中亮相,到一些假冒身份的“招生人员”故弄玄虚,声称能破格录取、有内部指标、本科可“补录”等,无一不是不法分子精心设计的“招录骗局”。尽管相关部门对这些“招录骗局”屡次清理整治,但由于违法成本低、获利高,一些不法分子还是铤而走险。高考招生关系考生切身利益,既需要有关部门出重拳对各类招生骗局加大打击力度,对幕后的不法分子进行严惩,也需要考生和家长提高防范意识,不给违法分子可乘之机。

  给“改名热”浇点冷水

  近年来,一些地方更名受到关注。据报道,江西省庐山市前不久正式挂牌成立,原庐山区更名为九江市濂溪区;今年初,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也改为播州区;同时,贵州水城县欲改为“夜郎市”,某地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专家表示,地方改名涉及复杂利益博弈,不一定有利发展,政府决策应充分吸收专家和群众意见,减少频繁改名导致的割裂传统等负面影响。

  【短评】 地名是一种地域标识,也包含了很多文化元素,因而实质上也是一种非物质财富。一些地方经过论证和规范程序改名,有助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识别度。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是觉得地名不好听,希望改得高雅一些,也有人认为改名可以给地方带来财运,促进当地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因而催生了不少地区的“改名热”。面对各地改名的冲动,相关部门审批时应该更慎重,对改名进行社会、经济、文化等多重价值评估,对于不宜改名的,应该不予批准,不能来者不拒。对于确实需要改名的,应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充分征集群众意见,做到慎重、科学。(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