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视问政”要问出务实之风

2016年05月03日 07:30   来源:光明日报   钱江

  西安市首次电视问政直播近期开播,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问政直播有力地证明,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不断开拓创新民主形式,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近年来,随着信息传播模式变化、政务公开力度加大,从开始的公开承诺到网络问政,再到当前流行的电视问政,都成为公众表达民生诉求的重要路径。

  作为新的干群互动形式,电视问政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还能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在干群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在首场电视问政中,面对现场观众和多数网民抛出来的问题,被问政官员不推诿、不敷衍,立即给出明确答复,显示出对工作闻风而动、雷厉风行的精神状态。这种沟通模式进一步维护和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值得肯定。

  当下,“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已蔚然成风。电视问政也让党员干部的政绩考核不再依靠自己言说、领导证明,更关键的是群众是否满意。要让群众满意,就必须眼睛向下,一切工作围着群众转,特别是在作决策、定规划的时候,能够实事求是,尊重社情民意。也只有真正把群众意愿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党员干部的工作实效才能真正让群众满意。

  目前,西安市的电视问政已经开启,无论是长期存在的弊端,还是积累已久的陋习,都将得到一次全面而细致的“体检”。只有敢于正视问题症结,才能彻底治疗顽疾。电视问政并非刻意为难政府机构,而是利用民意诉求的新形式促进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作风。相信社会的监督定能引起被问政官员的高度重视,兑现在电视直播中的口头承诺,以“马上就办”的实干精神去推动工作,提高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尽快解决民生难题。

  (作者系西安网评论部主任)

(责任编辑:范戴芫)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地方改名不一定有利发展    2016年06月14日
  • ·“电视问政”也需建章立规    2016年04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