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问政”也需建章立规

2016年04月12日 11:07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据报道,一场火药味十足的“电视问政”,成为西安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4月8日晚,西安市首档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时刻——工作作风转变进行时”首次开播,面对现场观众的直言发问、暗访短片的触目惊心,以及特邀观察员的犀利点评,被问政单位——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负责人4次现场致歉、11次公开承诺。

  “电视问政”并非新鲜事,早在2002年,郑州电视台就推出这样的节目,随后多个城市都运用这一形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民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让普通百姓有机会就自身关注的问题向有关官员面对面询问乃至批评问责,老百姓是欢迎这一形式的。而对被询问的官员来说,则是一场严峻的考试。在电视镜头下,一些沾染着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的官员往往是脸红心跳,六神无主。一位被问责的局长曾在休息时一口气喝完了380毫升的矿泉水,以缓解自已的紧张情绪。它表明,公开确是最好的监督方式之一。一个官员的工作状况虽然不能在“电视问政”中全部显示出来,但是可以看出一些苗头的。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电视问政”有助于识别干部队伍中的“马”与“骡”。

  对民众在“电视问政”中提出的民生中的种种问题,有关官员一般都是“唱自我错”,表示道歉。西安市房管局负责人这次对民众提出的小区管理混乱、经济适用房“鸠占鹊巢”等4 个问题,就连续4 次道歉,表示自已“工作不扎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唱自我错”当然比不认错要好。不过,这需要是真心认错,而不是迫于公开问政而不得不做的一种姿态,以便“过关”。区别“真心”还是“姿态”,我以为,最重要的是看道歉后的承诺是否兑现。我不能预料西安市房管局负责人这次的11项公开承诺的落实情况将会怎样,但根据过去的情况来看,不少的口头的承诺并没有化为有效的行动。武汉市2014年一次“电视问政”,曝光了江夏区大桥村排污管直通鱼塘,污水流向汤逊湖。承包户余道勤投诉一年多,却没有任何结果,损失惨重。江夏区领导当场所表示,要进行雨污分流,保障承包户的利益。余道勤感激地说:“等我的鱼活过来了,水清了,请领导们到我家里来吃鱼!”问政第二天,江夏区领导现场办公,要求各职能部门根除污染源,似乎已经整改了。可是,到了2015年4月底,节目组再次接到余道勤的投诉,称排污仍未被叫停,鱼塘里的鱼都死了。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转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原点。因此,不管“电视问政”火药味怎样十足,相关官员不管当场如何诚恳认错、承诺整改,如果事后不认真落实,那也只是哑炮,徒增一种形式主义的花哨。

  基于此,为了切实发挥“电视问政”的作用,让这朵监督之花能结出实在的果实,需要积十多年来“电视问政”的经验教训,对“电视问政”这一新的问责形式制定必要的规则,包括问政内容的确定,以及问政前的各方准备与问政后的跟踪检查。这就是说,“电视问政”也需要建章立规。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