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让文明出行成为春运路上的“标配”

2019年01月04日 10:28   来源:南方网   李连云

  日前,发改委等九部门发布《关于全力做好2019年春运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春运期间,要依法严惩“车闹”“机闹”“高铁霸座”等旅客严重不文明行为,维护良好出行秩序。

  过去一年,不文明的出行行为不时映入人们眼帘,从鸠占鹊巢的“霸座男女”,再到占山为王的“霸座大妈”……这些不文明行为应该杜绝。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奋斗在一线的工作者,无论顶风冒雪还是饥肠辘辘,为大家提供了舒适与方便的公共设施,我们不仅有权享受,更有责任去维护。有的人蛮横无理,是因为自私心理作祟;而有的人做错事,是因为公德心缺失,不知所作所为何错之有。种种不文明现象充分暴露出自身文明素质教育的欠缺,从上幼儿园起就被反复提及的社会基本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却在某些人的心中早已淡忘甚至丢弃,应警醒和反思。

  其实,文明出行不仅是一个公民综合素质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个人在公共场所的举止往往是文明素养的镜子,既能照出满满正能量,也能照出丑恶不足,我们要通过他人反观自身,吸取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弥补自身缺憾。作为一个合格的旅客,一方面,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心理,自觉遵守公共道德,多考虑他人感受,守住底线,从人们主观上提升道德文明修养,学会遵守公共秩序,另一方面,尊重他人,用将心比心善待春运路上的劳动者,对他人付出多一份敬畏心,对他人不足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在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前先顾及服务者感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以积细流汇以成江河。让文明成为春运路上的“标配”,除了需要铁路部门维持外,还需要大家用文明的力量共同去营造和守护,例如向那些春运工作者道一声“谢谢”,同时也提醒自己出行要多一份理解,少一点“任性”。

  一年一度的春运即将来临,在这个出游高峰时段,请大家在高兴愉悦之余,也要带上文明出行。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文明是春运出行最好的剧本    2019年01月03日
  • ·优化验证码 提升乘客体验    2018年12月27日
  • ·“候补购票”越早上线越好    2018年12月07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